其後,趙洞庭沒有在內閣多呆。說自己車馬勞頓,需要休息,便沒有再和鍾健等人多說,回後宮去了。
而他回後宮以後並沒有休息。
他在想皇室的定位。
他以前在給皇室弄企業、弄基金會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
只是他前世畢竟遠遠沒有接觸到那個層面,並且現在大宋的形式和後世不同。幾次試探鍾健等人,他覺得自己應該改變思維。
以現在大宋的情況,如果僅僅是讓皇室成為信仰上的領袖,這太過於理想化了。要想大宋保持穩定,皇室還得手握實權才行。
起碼現在還必須要擁有掌控整個朝堂的實力。
不過在信仰方面也必須穩步提升起來。
但如何提升呢?
這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事情。
……
時間沒過幾天,各地的明鏡們便陸續趕到長沙。只是如今,已經不復第一次明鏡臺大會時的盛況。
明鏡們已然習慣了,連長沙城內的百姓們都習慣了。
趙洞庭心知這不是個好的現象,只能說明明鏡臺的作用並沒有達到他預期的高度。&n.//.
他賦予明鏡臺最重要的使命從來都不是監察彈劾,亦不是推舉內閣官員,而是反饋各地民生狀況、缺陷,並且提出建議。
可以這麼說,朝廷是人,那明鏡臺就是朝廷的眼睛。趙洞庭想要的,是透過明鏡臺瞭解百姓們真正的需求。
而現在,連百姓們都對此淡漠了,這是個好訊息麼?
這隻能說明明鏡臺在最近幾年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建樹。
只是他也明白,這並不是溫慶書的責任,而是自己的責任。畢竟,以溫慶書的眼界,要主持明鏡臺大會實在太難了。
終於到了明鏡臺大會這天。
趙洞庭早早起床,盛裝出現在皇宮大殿前,在明鏡臺大會前接見了各地明鏡。
當萬歲聲響起,他讓明鏡們平身後,看著這些明鏡們眼中熠熠光輝,他忽然間似乎明白了什麼。
他似乎突然明白了自己這個皇帝在這個年代的真正意義。
也忽然明白,為何這幾年溫慶書主持的明鏡臺大會會那麼的平淡了。
溫慶書終究不是這個國度的至高者,並不能決定這個國度的走向。這就像是董事長和總經理主持會議的區別。
在大殿前坪,趙洞庭並沒有和這數百明鏡們多說什麼。但到明鏡臺大會舉行的大殿,氣氛卻是相當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