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再回到中興府。
女帝李秀淑在城頭舉劍,又兼之有老太師仲孫啟賦親自在城下指揮大局,讓得西夏軍將士計程車氣經久不衰。
他們接連打退大夏軍十餘撥進攻。
這日,大夏軍下午並未再進行攻城。
軍中武尚雲等各軍區主將匯聚,據傳帳內爭吵聲久久不息,甚至差點兒打起來。
大宋瓊州島。
趙洞庭的聖旨傳到這裡已有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安撫使冉安國和副安撫使黃之傑匆匆調集糧草以後,終是率領地勇、地煞兩軍準備前往東沙群島。
海上戰船共計四十餘艘,都是大宋最為先進的半機械動力海戰船。皆是長四十餘丈,寬近二十丈,較之以往的戰船龐大許多。
左右兩側,都有十四個炮孔。有黑黝黝的擲彈筒炮膛從裡面露出來小半截。
這些戰船整齊排列在海面上,可謂是遮天蔽日。
地勇、地煞兩軍共計兩萬餘將士,則是遍佈在沙灘上。軍中將士俱是穿著短袖,右臂上綁著紅巾。
有勞役正在往戰船上搬運著糧食和軍械。
冉安國和黃之傑兩人各自立在軍前,正在訓話。
遠處些,有不計其數的百姓駐足觀望。
不知多少人趟淚。
這出征的地勇、地煞軍將士們,有許多是他們的親人,是他們的孩子。
聽說這次大軍是要出征日本,日本距離著這裡不知道多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才能夠回來。
甚至,能不能回來都很難說。
古來征戰幾人回,至今,雖大宋越來越昌盛,但為大宋昌盛而付出性命的將士卻也是越來越多了。
“出發!”
不知何時,當勞役們終於將糧草輜重全部搬運到戰船上去時,冉安國在軍前也是發出了這樣的吼聲。
軍中鼓響如雷。
鼓聲中,地勇、地煞兩軍將士們向著戰船上走去。
“兒啊……”
“我的兒啊……”
後面,一聲聲的哭喊逐漸蔓延開去。
冉安國輕輕嘆息,卻是並沒有回頭。他知道,他的家人也在後面觀望。
食君俸祿,為君分憂,他們是大宋的將士,沒得選擇。
……流求國。
北桃源、中鬥北、南建功。不知自什麼年代起,這三座城便已成為流求最負盛名的三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