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不欠她恩情了嗎?”皇帝冷笑道。
“臣不這麼認為,但那娘子的確是這麼說的。”陳紹說道。“她說,她是大夫救命,我是患者付酬金,這是你情我願你求我得,所以。她不欠我我也不欠她。”
皇帝更是笑了。
“所以這小娘子能說出這種話,你就覺得著實不俗吧?”他問道帶著幾分譏諷。
陳紹笑了笑點點頭。
“著實不俗,但又讓人可憐。”他說道。
可憐?皇帝冷笑一聲沒有說話。
“如果不是絕望到極點,她怎麼會不信也不靠人情?”陳紹說道。
世人多是看得透卻放不下,而要真正能放得下,得看透到別無退路。
晉安郡王垂下視線。
“陛下想必也知道,這程娘子的來歷身份。”陳紹接著說道。“天生痴傻,幾被溺斃,母亡父棄,人人避之,有家無親。”
“天下的可憐人多了,可憐不是作….事的理由。”皇帝說道。“而你當懷慈悲之心,但不能不顧國法律規。”
陳紹應聲是。
“臣正是如此,臣並不認為臣不欠她的恩情了,所以一直想要還報,但沒想到報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他說道。一面自嘲的笑了笑。
皇帝神情木然似乎不屑,但並沒有阻止他說話。
“兩年前的逃兵事,她第一個就求到了我的面前來。”陳紹接著說,說到這裡嘆口氣苦笑一下,“但是陛下,臣不能幫。”
兩年前的事皇帝本來已經忘記了,但因為這次的事他又想起來了,點了點頭,那一次的事的確陳紹沒有幫忙。
“反而臣還勸她國法軍規不可違,雖然陛下最終定奪,但就算到現在,臣還是認為,逃兵當斬。”陳紹抬起頭說道,神情肅然。
這話並非作假,皇帝沒有說話。
“當時拒絕了那娘子的請求,臣心裡不悔但到底是歉意,後來那娘子離京歸鄉,臣也沒有再補償的機會。”
“沒想到兩年之後她又進京了,而且一進京就又求到了臣的面前。”
“而這一次,臣還是不能偏幫...”
“臣得知了她的訴求,當時就很驚愕,這事不可不慎重,所以並沒有如何,只是在下屬面前略問了句西北事,待日後慢慢查問,結果盧正有心先去問,然後發生的事,陛下就知道了。”
“陛下,臣這次不僅沒有應那娘子的訴求,反而是斷了她的訴求,陛下怪罪那娘子不擊登聞鼓訴冤,其實是臣逼的那娘子無奈,不得不以此舉上達天聽,論起來,這一切都是臣的緣故。”
陳紹說著又拿出一張奏章躬身捧上。
“臣,請辭。”他說道。
請辭?
晉安郡王和大皇子都看過來,這一次連晉安郡王都難掩驚訝。
朝臣請辭是很常見的,比如奏請的事被皇帝駁回不高興了耍性子,比如被御史彈劾賭氣。比如要升官,比如表示認罪等等事都能請上一請。
當然,這種請辭不過是做做樣子。
但陳紹自入朝以來還從沒有這樣過,別說請辭了。就是被御史彈劾的時候,他甚至都沒有按規矩避位過。
受君恩,盡心國事,不辭。
這是當初殿試欽點相談甚歡的時候,陳紹對皇帝說過的話,而他這麼多年也一直這樣做,站的筆直剛硬,在國事上從不肯退讓服軟。
皇帝的面色緩和下來,輕輕嘆口氣,看著面前躬身的臣子。不知不覺曾經意氣風發的簪花郎也兩鬢染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