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嬌娘抬手收杆。
陳丹娘大喜,歡呼聲未落就看到空空的魚鉤,頓時又嗨呀一聲。
“耐心我有,但如何讓魚兒上鉤,就不行了。”程嬌娘說道。將魚竿遞給少年人。
少年人微微紅著臉,伸手接過來。
“其實也沒什麼訣竅,就是打窩下鉤…”他說道,一面彎身捏了魚餌撒出去,接著甩杆下鉤。
陳丹娘高興的笑。
程嬌娘也認真的看著。
人家看的是魚竿也不是自己,何來慌張。
少年人察覺自己鼻頭上冒出的細汗。
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哇。”
陳丹孃的歡呼聲傳來,陳十八娘含笑看過來,見那少年提起的杆子上,一尾大魚正揚起水花。
程嬌娘也露出笑。
“果然厲害。”她說道。
少年人鬆口氣。更有幾分窘迫。
“哪有,哪有,雕蟲小技,雕蟲小技。”他說道。
陳丹娘激動的待丫頭們將魚兒放入瓷盆裡。
“我們厲害,我們厲害。”她拍手喊道,一面得意衝陳十八娘這邊擺手,“我們一條魚抵你五條。”
“你們三個,怎麼也比我一個要厲害吧。”陳十八娘笑道。
“自然不是。是這位公子一個人厲害。”程嬌娘說道,一面再次看眼前的少年人。
她去陳家僅僅幾次,且都是在陳老太爺所在,跟陳十八孃的姐妹兄弟不認得。自然不知道如何稱呼。
“這是四老爺家的十六公子。”一旁的丫頭靈慧說道。
十六公子聞言忙低頭施禮。
程嬌娘還平禮。
這些禮節對於陳家子女來說並不陌生,他們日常由父母言傳身教,再加上啟蒙後先生專門教授,各種禮儀學習貫穿求學生涯。
這也是何為大家風範,待人接物言談舉止各有各的禮儀,不刻意但融會其身,不是世間任何人家都能做到的。
但這女子說是自幼痴傻,這待人接物禮儀卻是周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與他們日常接觸的男女一般無疑,甚至還要更有氣度。
“且停寺,且停碑的故事講的也好。”她說道。
自從身體恢復不忘事後,她的記憶非常的好,足以過目不忘。
當日由陳家子女相陪且停寺,便有這個少年人。
這個日常看來拒人千里不可靠近不可捉摸的小娘子竟然記得自己,少年人大喜,面容發亮。
“不敢,不敢,雕蟲小技,雕蟲小技。”他又喃喃說道。
“公子會這麼多雕蟲小技,那可真厲害。”婢女忍不住插話笑道。
看著這邊你一言我一語說話,倒不再提魚的事,那邊的陳十八娘不由笑了,目光在自己家哥哥和程嬌娘身上轉了轉,心中不由一跳。
此時心中一跳的不止她一個,另一邊路上走來陳家妯娌二人正好看到這一幕。
陳四老爺的夫人眼睛微微眯起。
夏日消暑。妯娌二人在一旁的亭子裡坐下,只留貼身丫頭在旁,其他人都放去玩,居高臨下池水邊涼風習習很是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