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偉想要把墨鏡王介紹到橙天娛樂,這件事無論是易青,還是石南笙,在他們看來,本身就非常搞笑。
眼下這是忽悠不起來了?
那麼器重他的鄧光容被氣得住進了醫院,到現在身子骨都不咋地。
作不下去了吧?
不過······
易青朝著站在不遠處的劉振偉和墨鏡王看了一眼,那倆人的模樣,讓人看著就想笑,劉振偉滿臉侷促不安的表情,似乎是在為自己的好朋友前途擔心,反倒是當事人墨鏡王,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還是一派坦然。
石南笙剛才說的話,易青就不信這貨沒聽見,被人那樣說了,居然還能跟個沒事兒人一樣,這臉皮······難怪居然還敢在坑了鄧光容一次之後,第二次還可著一個人接茬兒坑。
“喂!小易,我和你說的你都聽到沒有,那個姓王的不能粘,他就是個災星,誰粘上他誰倒黴。”
石南笙說得咬牙切齒,特別是“災星”那兩個字,更是差點兒直接喊出來。
易青注意到,劉振偉都紅了臉,可墨鏡王還是滿臉的“我就無所謂”。
呵!
這倆人可是真有意思。
兩個風格迥異的人,居然會是好朋友。
說他們風格迥異,看前世兩個人分別拍攝的《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這兩部電影的差別就可以看出來,墨鏡王擅長的是文藝又有內涵的劇本,而劉振偉擅長商業又搞笑的劇本,一個在藝術造詣方面高,一個十分吸引觀眾。
可這兩人居然是朋友,而且經常互相研究琢磨劇本,墨鏡王經常能給出建議,但劉振偉卻無法融進他的電影裡給他什麼建議,但是劉振偉十分欣賞他,前世在功成名就之後,在背後上給了墨鏡王很多的支援。
比如《大話西遊》,就是兩人合體的最好代表作,作為朋友,墨鏡王給了劇本不少的建議,讓這部原本算作商業片的電影,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這兩人的合作,那一定是:一個負責文藝,一個負責賺錢。
一些導演只會將電影拍成藝術品,觀眾無法理解他的意識流,而一些導演的影片又太過商業,電影過於淺顯,讓觀眾嫌棄沒文化,但這兩人的合作是市場層面的互補。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友誼能保持如此長久的原因,互相理解和尊重是最好的奠基石。
劉振偉不像其他的導演一樣,不希望別人染指他的作品,他很喜歡墨鏡王給他的意見,兩人合作久了,他們的作品或多或少多會受到對方的影響。
前世,墨鏡王在坑慘了鄧光容之後,自己鼓搗了一家影視公司,就像現在劉振偉發達了之後,第一時間會想到他這個好朋友一般,墨鏡王也在第一時間也邀請了劉振偉和他一起創業。
劉振偉沒有辜負好友的期待,以合作創始人的身份加入了公司,表達對好兄弟的無限支援。
當時,港圈流行拍武俠電影,兩人瞄準了武俠市場,準備推出公司的第一部電影,也就是《東邪西毒》。
按照原計劃,這部電影本來就是準備拍成兩部的,一部是墨鏡王導演,一部是劉振偉導演。
關於為什麼會拍兩部,當時有個笑話說,是因為墨鏡王拍片太磨嘰,投資人怕像他前公司老闆一樣被氣的進醫院,所以想要撤資,而他的好朋友為了保證票房和投資人不虧損,就先拍了一部喜劇來頂住墨鏡王的壓力。
而事實上,確實有墨鏡王磨嘰的原因,按照計劃《東邪西毒》先上映,結果籌備的太慢,只好讓後拍的先拍了,《東成西就》的劇本完全是邊寫邊拍,一個月就完成了,這樣才趕上了那年春節賀歲片。
這也就造成了這些演員們在兩個劇組奔波,被迫精神分裂。
這兩部電影背後的故事,也是兩個男人深厚的友誼,如果劉振偉稍有嫌棄墨鏡王的處事方式,恐怕還在籌備的時候,就焦頭爛額準備放棄了。
但是他們就是有這樣異於常人的友情,劉振偉對他的好兄弟非常的包容,在拍電影的時候互相幫助,在困難的時候也互相依賴,從來不提利益兩字。
作為朋友,最忌諱的就是算計,這次我幫了他多少,下次他有沒有還給我,這類的想法讓多少友情毀於一旦。
而《東成西就》一出來,就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成為最賣座的電影,這是在大家意料中的,畢竟這是兩個導演風格共築的電影。
有人評價說,這個時代正缺這樣的電影,這些賤賤的臺詞也是這個年代的人不敢說出來的,是他們的心聲。
兩個電影人,兩種風格,雖然迥異,但是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又異常的和諧,他們的之間的友情很單純,又很複雜。
單純的就像親人之間的支援,複雜的又走向兩個極端,就如同這兩部大相徑庭的電影,雖然看似有大不同,但本體是一樣的。
不得不說,對這倆人的友情,易青還真的是挺感動的,用京城話來說,這倆人就是真瓷器。
石南笙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劉振偉還是不放棄,至於墨鏡王為什麼無動於衷,大概除了臉皮確實厚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劉振偉的推薦,他要走了的話,朋友的面子,裡子就全都丟乾淨了。
“小易,你該不會是真的打算讓他來公司吧?我告訴你,我的心臟也不好,可不想和鄧光容那樣住進醫院。”
石南笙之所以對墨鏡王這麼反感,其實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鄧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