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歲數的人,就指望著一口精氣神吊著,郭保昌倒是不至於到了那個地步,但是,明顯的,當他喊出“殺青”這兩個字的時候,精氣神明顯不如之前了。
緊繃著的神經突然鬆弛下來,一直支撐著他走到今天的執念在這一刻終於達成,讓他突然生出了一種,心願已了的感覺。
這種感覺讓他心下一驚,自己都想不明白,他這到底是怎麼了?
歷時一年半,郭保昌心心念唸了幾十年的《大宅門》終於拍攝完成,重新癱坐在椅子上,郭保昌覺得渾身上下都沒了力氣。
“郭老師!”
易青向眾多演員表示了感謝之後,又走到了郭保昌的面前,朝著他伸出了手。
郭保昌抬頭,看著易青,眼眶微紅,雙眼含淚,發出了一聲長嘆。
“小易!我得謝謝你!”
如果沒有易青的話,郭保昌不知道這個戲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拍。
這個故事,郭保昌從16歲就開始寫,第一次動筆,因為養母反對,手稿被付之一炬,並且禁止他再寫,後來動筆偷偷的再寫,又經歷了特殊時期,手稿再次被毀。
好不容易等到動盪時期過去了,郭保昌下定決心再次動筆撰寫,結果因為和前妻的家庭矛盾,已經基本上完成的故事,又一次被付之一炬。
可郭保昌就是不死心,他想要寫這個故事,想要讓這個發生在京城大宅門裡的故事,能夠被更多的人知道,讓那些宅門裡的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們再活一回。
終於,幾經修改,寫成了如今的《大宅門》。
但是,郭保昌並不知道的是,他的這部《大宅門》原本應該經歷更多的磨難,說起來,他還真的應該好好感謝易青。
前世《大宅門》的創作過程艱難,籌備拍攝的過程更加堅信,由於劇本里的內容,大多都是自己家族中的真人真事,然而家醜不可外揚,這不止是老一輩人的忌諱,就是放到現在,也幾乎是所有人的忌諱。
因此,郭保昌家族中的長輩極力反對他將家族中事搬上熒幕,最後迫於無奈,不得不選擇一個折中的方法,那就是更換劇中字號,重新調整故事結構。
前世看過這部劇的人應該都有印象,開頭有一個一人面朝大門跪拜叩首的特殊畫面,這正是郭保昌代表了自己,向族中先輩表達自己的愧疚和歉意。
在尋找投資商的過程當中,郭保昌可以說是歷經磨難,兜兜轉轉,總算是找到了一家投資商願意投資,演員都開始招募了,當時作為男主角的陳保國也來了。
按理說,萬事俱備,就差開機大吉,可是投資方卻出了么蛾子,要換掉郭保昌的導演位子,轉交他人之手來拍攝整部作品。
郭保昌怎麼可能同意,畢竟稿子是自己寫出來的,這是他大半輩子的心血,如果發生什麼特殊情況,比如:人物角色不對,演員臺詞等情況,那可怎麼辦?
總不能找一個什麼也不知道的人,上來就拍啊。
但是投資方不同意,如果你不走,那麼我走。
資金鍊的斷裂,讓整個劇組陷入了僵局,不過也因此,人們才能夠見證好演員對於好劇本的看法和堅持。
陳保國在知道這件事後,直接拿著9萬塊片酬,還給投資方,並且表示:“只要不是郭保昌導演,我就不拍了!”
要知道當時的9萬塊錢,那可是不是一筆小錢。
後來接受採訪時,陳保國鏗鏘有力地說:“男爺們兒做事兒得仗義!”
可是誰也沒想到,拍了兩三集後,投資方不知道因為什麼問題,突然撤資走了。
郭保昌一下子背上了300多萬的債務,沒辦法,走投無路的他只能四處找投資,卻又遭到各種勢力威脅。
據郭保昌前世在接受一次專訪的時候表示,他和妻子一共找過80多家投資方,整日求人吃飯,曾自曝喝下近2噸的酒。
然而,儘管先後找了大概80多家,但這80多家沒一個靠譜的,都是他口中的“下三濫、騙子”。
直到四年後才算是重見陽光,他找到了央視的於勝利,而於勝利看這部劇也有意思,同意了投資這部劇,一切準備就緒,這部劇就開始了拍攝,並且,最終成為了中國電視劇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如今的拍攝歷程和前世比起來,顯然要輕鬆的多了。
因為易青的先知先覺,讓劇本在修改的過程當中,就改變了人物關係,還有那些特定稱謂,樂家人自然也就不能過來添亂。
再加上,易青手上的資金充沛,也就不可能發生資金鍊斷裂的情況了,雖然,拍攝週期很長,過程也比較艱苦,但是總體來說,還算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