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青帶著《大宅門》後面32集的劇本回到京城,連家都沒顧上回,就直接去找了阮若林,結果阮主任還不在,聽說是南下去了《三國演義》劇組。
估摸著一時半會兒回不來,易青就去了公司,打算把劇本留給鄭小龍,等阮若林回來之後,再由他交上去。
到了公司才發現,許久未見的馮小檸居然回來了,看他那風塵僕僕的模樣,顯然也是剛到京城。
“拍完了?”
馮小檸上來就是一句“幸不辱命”,把易青直接給幹懵圈了,好半晌才反應過來,意識到馮小檸說的是《黃河絕戀》。
我的天爺啊!
終於拍完了!
和這個戲前後沒差多少日子開機的《永失我愛》,春節期間都已經上映了,馮小檸的這個戲才拍完。
“拍完了,直接在西影那邊做了後期,這次是把成片帶回來了!”
成片都帶回來了!
易青頓時來了興趣,直接拉著丁鑫,鄭小龍,馮小檸去了公司的小放映廳,打算先睹為快。
雖然這部電影,易青前世看過,但是,現在這可是重置版的,怎麼都能有點兒新鮮玩意兒。
馮小檸自己動手,連好了裝置,鄭小龍把燈一關,面前那塊銀幕隨之亮起,片頭還沒做,直接進入正片。
電影開頭還是和前世的原版一樣,先是一段老年歐文的獨白,幾張黑白照片在手中出現,絮絮叨叨的。
“每個人一生都有最難忘的時候,我最難忘的是五十多年前,在中國的一些日子,那片飽受戰火的土地,那些最無畏的戰士,那些窯洞和黃土地,那些東方的古廟,還有那條世界著名的黃水河。”
為什麼要以歐文一個外國人的口吻來回憶這個故事呢?
當初易青在看劇本的時候,就曾問過馮小檸這個問題。
當時,馮小檸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他們的不同,歐文不懂中國人為什麼要以生命去換尊嚴,歐文不瞭解中國那片黃土地上的文化和信仰,歐文不明白手無縛雞之力的老百姓在日本人面前是什麼模樣,歐文所信奉的是日內瓦公約,可那些規則條例,在當時的戰爭裡,就是一張廢紙,是因為不同,所以才印象深刻,才明白那些反差,那些暴行,那些中國人,那些信仰。
獨白過後,隨即劇情逐漸展開。
《黃河絕戀》不見得講了多麼令人動容的愛情,易青還記得的,他前世在看這部電影時,交織的捧腹大笑和沉默低咒,好像是還沒笑完,下一幕就把血淋淋的暴行擺在面前,還沒把絕望看到底,下一幕又讓人看到戰爭下,人們的樂觀與希望。
電影中小男孩救歐文的那一幕很具有喜劇性,“上帝!”一一小男孩兒出現了,再一聲“上帝!”一一小男孩兒來救他了。
小男孩兒和歐文相視大笑,是無知與劫後餘生的相逢。
下一幕是小男孩和黃牛,以及意料之外的飛機的合照,這是戲劇性的反轉,炮彈炸響了這片土地,戰爭過後,只剩他的靦腆微笑,戰爭的殘酷是讓人知道,此刻在你面前笑著的人,下一秒就會死去。
歐文被黑子和他的天使救了,此後便是一段遇見與失去的旅程。
紅肚兜問題之後,黑子吹響了那段悲壯哀傷的曲調,是在懷念逝去的愛人。
五十年後,歐文站在黃河邊,又吹起了那段曲調,是懷念逝去的愛著的人。
小男孩,安潔,黑子,爺爺,三炮,寨主,還有不知在何處的花花,那些無畏的戰士。
之後到達軍分割槽的路程,在現在看來,似乎都覆著暖色調,因為之後的血淋淋實在是觸目驚心。
遍地流淌的血液,被刺刀刺死的老人,被活活燒成黑炭的婦女,被磨子碾成肉碎的嬰兒,成片成堆毫無反擊之力,被機槍掃射而死的老百姓,親歷者紅了眼,流了淚,無以復加的悲傷,隔著大銀幕也能流淌入人的眼裡。
電影為什麼要談中國人的勇敢,尊嚴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因著這份苦痛太大太重,即使反覆咀嚼,也難以消退滋味,所以當時境況下的每一份堅持,每一份抗擊都顯得太難能可貴。
歐文的“不明白”到“明白”也帶領著觀眾從“不明白”走向“明白”。
為什麼安潔總將手榴彈捆在身上?
在那個時代,一個女人的尊嚴和貞潔,可以被日本鬼子隨意踐踏,當時生命不會是最被看重的東西,那種絕望,可以讓安潔把死亡當作最後的希望。
歐文抱著痛哭的安潔時說:“你必須好好活下去,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勇氣,我們都會走過這個困難的時代,將來你還有孩子,像你一樣美。”
想來當時的歐文已懂得了抗日戰爭的意義,永遠不止是規定時間的“服役期”而已,黑子和安潔等人,遠不只是作為一個軍人存在,而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存在,作為一箇中國人,為了民族的希望,為了子孫後代而存在。
安潔在洶湧黃河邊張開手臂,閉上眼微笑的場景,十分美,十分浪漫,像是一幕長長的懷想,淌著希望。
隨後,轉向老年歐文的時代,他重新來到那個村莊,小孩子歡笑著跑過車旁,大聲叫著“爺爺好,阿姨好”,是希望和光明的氣息。
如歐文所說,人們都會走過這個困難的時代,而如今人們的確走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