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青在京城多待了兩天,送張國容登上返回香江的飛機之後,他才重新回到了《大宅門》劇組。
這邊的拍攝工作依然繁忙,易青也只能偶爾抽時間去一趟《大紅燈籠高高掛》劇組,當然了,再過去,易青只看不說,省的又給張一謀和鞏利這倆人炫耀的機會。
“小易!幫著看看!”
這天剛到片場,郭保昌就找到了他,說著直接遞過來一大摞稿紙,封皮上寫著:大宅門41一一72集。
易青知道,這份劇本也就是前世人們所說的《大宅門》第二部了,只不過作為編劇和導演的郭保昌並不認可這種說法,按照他說的,這個戲根本就沒有什麼第二部,只是分成了兩部分拍攝而已。
“得嘞!我好好看看!”
其實,這第二部的劇本,郭保昌早就寫好了,只不過一直在修改,因為故事當中涉及到解放之後的很多劇情,裡面有些內容太過敏感,送審之後,直接被拍了回來。
郭保昌沒轍,只能一遍一遍的修改。
當初《大宅門》剛立項的時候,第一版送審的劇本足足有100集,但就是因為後面的一些情節,直接被退了回來。
最後還是易青和郭保昌商量過後,才決定先拍前40集,後面60集的劇本重新修改。
此前,易青已經看過幾版了,郭保昌也在不斷的刪減,60集的故事,現在到了易青手裡,只剩下了32集。
翻開劇本,一上來的劇情和前世看過的一樣。
白七爺在家裡學著騎腳踏車,日本人田木清一上門做說客。
說起來,前世在這32集播出之後,觀眾並不買賬,特別是在第一部的襯托下,這個第二部的反響平平無奇。
其實,如果在不與第一部作比較的情況下,第二部也完全可以稱之為經典之作。
無論是從演員的陣容搭配上,還是臺詞的精闢之處,甚至於配樂,都足以稱得上是良心之作。
作為續集,《大宅門》的第二部講述了白家從抗戰時期,到解放後的動盪沉浮,一個大家族的興衰榮辱,完整的呈現在了人們面前,讓人看著唏噓不已。
但難免也會有一些詬病,例如很多人就會吐糟第二部的細節部分,尤其是它的一些穿幫的鏡頭,認為這些鏡頭破壞了整部劇的基調,將整部劇的格調都拉低了,顯得不是那麼的讓人驚豔。
這麼說的雖然有些較真,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個根據,《大宅門》第二部的口碑確確實實明顯不如第一部。
也有些極端的,在看過之後都大罵垃圾、狗尾續貂云云,估計也有愛之深,責之切的原因在裡面。
其實在易青看來,第二部雖然從總體上來說,拍得的確沒有第一部好,但是仍然是一部很不錯的電視劇,甚至也可以算得上經典作品,它不僅沒有一些人說的那麼差,甚至還比當時一些很火的電視劇更有深度,製作更精良。
《大宅門》第二部確實有穿幫鏡頭,這一點倒是不假,例如李香秀給她養子李天意買的歐米茄表,日本人全部說中文,日軍頭盔是美製的。
還有一些鏡頭,也確實是敗筆,最典型的就是黃立慘死在日本人槍下那段。
問題是評價一部電視劇,應該看它的主要部分,老抓住這些細節上的失誤展開攻擊,那這世界上還有能看的電視劇嗎?
連最經典的英劇、美劇都有一些穿幫鏡頭,沒必要拿這些小瑕疵來做文章。
易青個人認為《大宅門》第二部真正精彩的是在解放前後那一部分,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情節。
白景琦為了給金二找媳婦,竟然採取騙婚的手段糟蹋了申小青,鄭老屁為了討好白七爺,硬撐著吃飯最後噎死了,這兩點說明白景琦雖然有民族大義,甚至堪稱民族英雄,但是骨子裡仍然有豪門老爺的劣根性。
白家子女在50年代公私合營後,為了爭奪股息大打出手,親情倫.理全無,充分體現了白家作為舊式大家族腐朽沒落的一面,表現出了中國傳統家庭制度的腐朽性,以及其在現代社會必然衰落滅亡的歷史命運。
另外,白佔元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惜違心地拋棄深愛他,同時也是他所深愛的女友吳英玉。
李天意在同學洪風攛掇下為了前途,不惜狠心拋棄對他恩重如山的養母李香秀,還口口聲聲說剝削可恥,自己要同剝削階級家庭劃清界限。
這也都充分體現了現實殘酷,及其對人性的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