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易青穿戴好,拎著禮物,騎著借來的三輪車出門拜年。
付藝偉要在家裡照顧三個孩子,自然是出不去的,好在易家在京城也沒有實在親戚,只要一些來往比較多的長輩需要過去看看。
第一站自然還是到了師傅宋元的家裡,老人故去已經幾年了,家裡只剩下了師孃還有一個女兒。
易青縱然是不在京城,也會讓付藝偉過來看看,送錢送東西,以後師孃養老送終,還有他們的女兒宋倩結婚出門子,全都是易青的責任。
陪著師孃待了一個小時,易青告辭離開,接著就是王福林家,任大會家,李虹家,還有當初紅樓劇組,在京城住著的幾位老演員家裡,挨個轉了一遍。
隨後又去了孟石家裡,果不其然,孟石又提到了今天的工作安排,易青雖然在外面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是關係卻還在北影廠,孟石自然不會客氣,直言讓易青那個劇本,然後新畫面和北影廠一起投資拍攝。
易青自然不會拒絕,這本來就是他想好了的,只是現在劇本還沒個頭緒,卻也答應了,等《永不瞑目》拍完,就開始籌備,明年下半年一定開機。
從孟石家出來,易青最後又去了阮若林的家裡。
老太太看到易青登門,還有點兒意外,前幾年,易青可沒來走動過。
“你小子也太現實了吧,有了合作,才想起來看看我!”
阮若林故作不爽的說道。
易青忙道:“阮主任,以前我哪敢等您家的門啊,您又不是不知道,以前在紅樓劇組的時候,王導,任主任我們都不怕,唯獨怕您這位總監製。”
易青這話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真實情況,其實老太太當初倒是沒把他們怎麼著,而且,還時時想著他們未來的安排,但就是給人的感覺太嚴肅了,臉上很少有笑模樣,誰都不敢接觸。
“瞎說!我有那麼可怕嗎?”
阮若林說著還笑了,其實她早就聽任大會說過,因為她太過嚴肅的原因,劇組裡的演員看到她都覺得心顫。
“行了!不說這個了,你今天過來,不會是專門還給我拜年的吧?有什麼事就直說。”
易青笑道:“嘿!什麼都瞞不過您,是這樣的,我這裡呢,還有兩個劇本,打算下半年一起開機,我和京臺的關係,您也知道,這不,打算看看您央視這邊願不願意跟我合作。”
易青說著,奉上了兩份劇本,一個《宰相劉羅鍋》,這是早就寫好了的,還有一個就是《上錯花轎嫁對郎》,他在《過年》拍攝期間已經整理完成。
這兩個劇本眼下也只能找央視合作,京臺那邊有了海馬文化,肯定不會再搭理他了。
說句題外話,《編輯部的故事》年前已經在京臺播出,播出之後的效果,甚至超過了當初的《我愛我家》。
畢竟,《我愛我家》當初易青給定下的基調是,關注社會熱點,但是一些敏感的題材絕對不能碰,主打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
而《編輯部的故事》就不一樣了,王碩等人哪有一個安分的,寫的劇本也是格外的深刻,甚至連婚外情,蘇聯現狀都能給搬出來調侃。
據說成片拿上去稽核之後,還曾被打回來,最後是葉靜託關係找到了上面的某位大領導,那位大領導看過之後覺得好,才得以順利播出。
看著遞過來的劇本,阮若林也有些意外,她自然知道易青的創作才能非常強,但是,也沒料到竟然強到了這個份上。
《永不瞑目》還沒開機呢,易青就已經開始琢磨接下來的工作安排,甚至連劇本都寫好了。
劇本拿在手裡,阮若林也忍不住翻看了一下,之前《永不瞑目》的劇本寫的就非常精彩,這讓她心裡對易青新作的又多了幾分期待。
大致看了一下,老太太微微皺眉:“都是古裝劇?這要是拍的話,資金方面~~~”
央視這兩年的資金,基本上都砸在《三國演義》上面了,實在是沒有富裕錢再拍大製作。
“資金方面,央視要是不湊手的話,我們新畫面可以佔大頭。”
這個可以有,但是~~~~~~
“你這個《宰相劉羅鍋》寫的也太~~~~~~~”
那兩個字,老太太沒好意思說。
“太扯淡啊!?”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