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恩這個導演,張一謀自然是認識的,西影廠的前輩,原先是美術設計,後來也轉行做了導演。
這一次張一謀出事,章子恩是西影廠裡少數幾個沒有落井下石的,甚至還在廠內的一次會議上,幫著他求情。
對此,張一謀是十分感念的,易青突然問起章子恩導演,顯然不是無緣無故,或許是有什麼好事,也說不定。
“認識啊!找他有事?”
易青找這位章子恩導演確實有事。
之前《宰相劉羅鍋》的導演一直沒定下來,這會兒見了張一謀,易青突然記起,前世原版的《宰相劉羅鍋》不就是章子恩執導的嘛。
雖然對這個導演不是很熟悉,但是原版的《宰相劉羅鍋》能夠在條件非常簡陋的情況下,將一部戲說劇拍出正劇的感覺,在劇情編排,服化道設計方面都有值得稱道之處,章子恩導演的功力可見一斑。
“是這樣的,下半年公司準備開一部古裝的電視劇,清朝的,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導演,突然想起來章導以前拍過《神鞭》,打算請他過來見見。”
章子恩導演之前知道過好幾部古裝劇,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神鞭》和《黃河大俠》,特別是《神鞭》,當年可是全國熱映,受歡迎程度甚至都不比李連潔的《少林寺》差。
說句題外的,白七爺陳保國還在《神鞭》這部電影裡,演了一個反派玻璃花,那麼一個大帥比,愣是演個丑角,還演的那麼惟妙惟肖的,對此易青也只能掰著大拇哥喊“牛掰”。
易青瞄上了章子恩導演,這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是請不動人的,國家單位的人怎麼能出去給私人拍戲。
但是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全國各地的製片廠因為資金問題都在減產,雖說廣電出.臺了新政策,允許私人企業涉足影視劇製作領域,但畢竟是剛開的口子,而且,人們本來就對這一行不熟悉,沒多少人敢輕易下場,短時間內,影視劇製作資金短缺的現象還是沒辦法得到改變。
所以,依然還有好些導演都沒活幹,有的製片單位,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來,這會兒請人的話,應該問題不大。
張一謀聽了,得知是這麼個大好事,連忙說道:“要不我先聯絡一下章子恩導演?”
要是易青真的能相中章子恩導演,張一謀這也算是還了一筆人情。
易青點點頭:“行啊!要是能請來京城最好,到時候,見個面,當面聊也方便一些。”
戲說劇這種全新的題材,國內除了他之外,還沒有誰接觸過,章子恩前世能把這個戲拍成經典,但當時一大批港臺的戲說劇已經被引進國內,有先例可循,最差還能模仿。
但現在這個題材領域還是一張白紙,章子恩的導演功力不需要質疑,可易青還是擔心他把這個戲給真的拍成正劇。
風格偏向正劇沒關係,但卻不能按照正劇拍。
張一謀當即答應下來,不過就是打個電話的事,又不麻煩。
這個事說完,張一謀又惦記上自己的事:“易~~~~易總!剛才您說,我可以自己找劇本,原創的,改編的全都行,您這話~~~~~”
易青笑了:“放心,永遠算數。”
張一謀聽著也笑了,臉上的褶子更多,趕緊起身拿起放在牆邊的包,而後從裡面拿出來了一摞稿紙,遞給了易青。
“易總!您看看這個。”
易青見狀,不禁好奇,張一謀這顯然是有備而來啊。
這是算準了自己對他這個新晉柏林金熊肯定感興趣了。
這······難道是劇本?
接過一看,只是粗略裝訂過的稿紙封面上就倆大字一一活著。
臥槽!
翻開看了兩頁,果然,這是於華《活著》的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