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在古時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封坑,硯資源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名貴。漢族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
在中國所産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老傅,你心動了沒有?”老祝反問道。
老傅是江州大學的教授,酷愛書法。雖然在書法界沒什麼名氣,但真正瞭解他的人就知道,這老家夥很低調,一手毛筆字也是爐火純青,不比老祁差多少。
“我擅長的是趙體,心動不來。”傅教授笑著搖頭。
別看那小家夥瘦金體很厲害,可能寫趙體就一塌糊塗。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書法體系就非常之多,人窮其一生,可能都學不完。
趙體是趙孟頫的書法,因熟而俗,這是董其昌的評價。
趙孟頫這個人是個全才,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而趙體楷書既保留了唐楷的法度,又不拘泥於唐楷的一招一式,在楷書中經常有一些生動俊俏的行書筆法與結構,筆劃形態生動自然,趙體楷書被譽之為活的楷書。
趙體行書溫潤閑雅,輕盈流動;筆法精緻秀美充滿了書卷氣與富貴氣。
其“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已成為千古名言。
“不過,有空可以認識認識,書法有想通的地方,相互交流有好處的。”傅教授接著說道。
兩人說悄悄話的時候,雞缸杯的價格已經升到九千六百多萬,鄭諾此時保持不了冷靜,整個人跟瘋子一樣。
“九千六百萬五十萬!諸位,我們看到的是一件國寶級的寶物,錯過可能就永遠錯過,珍惜機會!”
大螢幕上的數字再次變化:九千八百萬!
“九千八百萬!九千八百萬第一次!”
“九千八百萬第二次!”
場下的人相互看著,就是不再輕易出手,好像故意壓著價格,不能讓雞缸杯過億。
報價的還是王世忠,他認為,九千八百萬,甚至一個億,那雞缸杯都是值的。因此,報出這樣的價格來,也沒有太大壓力。
鄭諾有點無奈,看來雞缸杯只能停在這個瓶頸上面。不過億,始終是一個遺憾。
等了都兩分鐘,大家還沒有反應,鄭諾只好心裡滴血一樣宣佈:“九千八百萬第三次!成交!恭喜那位先生,成功拍走我們最後的一件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