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手術早已錯過了飯點,下午三點,方子業和熊錦環吃的是烤肉飯。
兩人匍匐在醫生休息室的桌子上,一人坐一邊的下鋪,熊錦環吃飯如刨,因肚子餓狠狠補進嘴巴幾大口後,吞嚥而下:“業哥,我們AA吧?”
“A個屁啊,就十幾塊錢,你要不點個咖啡吧。”
“轉來轉去的也麻煩。”方子業吃飯的速度也不慢,只是沒有熊錦環那麼快。
沒有了急會診任務,方子業也多了一份享受美食的心思。
烤肉飯當然有味道,只是前面幾個月,方子業吃任何東西都只是為了補充能量,能吃就猛猛地開吃。
“那行,業哥。”方子業點明瞭方向,反而是熊錦環最愛的。
“環哥,你博士期間的文章發了幾篇啊?”方子業隨口一問。
熊錦環目前博士一年級末,很快就要成為博士二年級的師兄,博士期間的畢業論文要求,總是要提上了日程。
“一篇吧,工作量還是很難積累的。”
“我師父也想累積大文章。”熊錦環謹慎地回。
想起這個,熊錦環就羨慕道:“唉,到了這一步,才知道業哥你以前拼殺文章的時候,肯定相當不易。”
“全脫產了三個月,聽起來時間很長,但要積累四五十個工作量,肯定也是日夜難安的。”
熊錦環的分析還是比較客觀的。
方子業的刻苦,眾所周知啊,在碩士階段,基本就把自己所有的休息時間都壓榨殆盡,那時候的長進快不快且不論,能夠寫出來幾篇‘英語作文’,純粹是壓榨著自己的所有時間。
寫文章不容易的,想要拼湊出來一篇sci的全文,成熟的工作者,也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
那時候肯定會佔據方子業很大的時間環。
等到能順利畢業之後,方子業才放開手腳地醉心於臨床,精進快速,而後再一飛沖天了。
“一篇一區的麼?那也夠了呀。”方子業笑道。
自己碩士階段被師父袁威宏投餵了一篇一區的IF5分的文章,那屬於是恩賜,用受寵若驚四個字完全不誇張。
專業型博士畢業的要求才是一篇二區sci或者兩篇三區sci,一篇一區的文章,足以送國內任何一個高校的醫學專業博士順利畢業。
“那也要看怎麼用。”熊錦環的飯盒裡餘留的米飯已經不多,肚子也填了七八分飽,放慢了吃飯的速度:“畢業夠用,但找工作,還差了蠻多。”
熊錦環說完,還悄悄地注視著方子業的眼神與表情:“我與源培比,估計都是雞蛋碰石頭。”
方子業聽了,目光瞬間一閃。
“真的。”熊錦環直起背,笑靨燦爛:“業哥,這本來就是一個事實,我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只有認識到了差距,才有可能填補溝壑。”
熊錦環的潛意思就是,李源培和你方子業一個大團隊,你隨便給他掛點東西,以你們大團隊的科研產出速度和效率,我和他玩文章能玩出個蛇皮。
如果你方子業非要推李源培一把的話,我熊錦環即便是有病區主任作為後盾,也是送菜。
熊錦環的語氣裡只有平敘,沒有陰陽怪氣。
方子業也就只能無奈地說:“環哥,這個我沒辦法,我們大家都是跟著老闆混的。老闆怎麼安排,我也聽命行事。”
與王元奇一屆的劉正鈞,是沒能留院的,但是王元奇被鄧勇保去了急診科週轉。
同樣的,董耀輝老教授組的戴銀生,也是離開了中南醫院,如今也不知道去哪裡就職了……
熊錦環點頭,笑了笑:“業哥,我們換個話題吧。”
“以前我不信緣分這個詞,現在我倒是覺得,人生十分,七分天註定!”
“我們都只能不羞不惱,一切經歷,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