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個上午,莫情就沒有停過,就一直在吃吃吃中度過。
喬寶瑩燒的紅燒肉,又先給莫情夾了一小碗,莫情一邊陪她說話一邊吃,終於飯菜做好了,莫情已經吃撐了,她一個人在長榻上睡午覺去了。
趙牧卻跟蘇辰吃飯的時候還在說那萬知縣的事,他們兩人都懷疑連衛中與鞏方兩人都跟萬知縣有關,不然為何正好在這個時候對他們兩人同時下手,看來這個萬知縣不簡單,背後靠山居然有這兩尊,不是寒門出身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趙牧抓來的萬子學,蘇辰雖無證據,卻還是在公堂之上將萬子學下了獄,打嘴仗上,連衛中不是蘇辰的對手,鞏方也不行,雖然鞏方一再強調證據,蘇辰便應下三日內提供證據。
夜裡回來,躺在小媳婦的身邊,說起白日裡的事,他打算去一趟吳江縣,去會一會那幾位地主,倒要看看這些田地是經過什麼手段得來的,吳江縣這麼貧窮,而萬子學一家卻過得如此奢華,同是寒門出身,太瞭解大家的辛苦。
同時蘇辰發現連衛中的夫人姓衛,而萬子學的夫人也姓衛,不知道兩人之可是有親戚的關系,這些都不難查,待陳意回來就能得知真相。
喬寶瑩聽著,心裡很是擔憂,蘇辰一定要親自去一趟嗎?就不能待陳意回來嗎?
她勸了勸,勸不住蘇辰,喬寶瑩便跟著說起她和莫情這一次出門所見所聞後,做下的一些決定。
她打算在各鄉鎮開義診,雖然平江府所有的人都以逐利為目的,都跑去行商,賺下的銀子也是極盡的奢華,但在教育上在醫療上,這一點是不行的,這關繫到民生。
喬寶瑩要開義診,先是自己帶著一批大夫前去,打擊當地的醫療,待他們有了怨言,做不下去的時候,她再召集當地的大夫加入,在義診裡各站一席之地,收費得按標準收,而各位大夫卻以本事來賺收入,多勞多得。
可是她開的是義診,那麼這看病的銀子不能按市場的價格,如果這樣的話,那些大夫們肯定是不願意來的,既然兩方都能達到滿意,她就想著希望蘇辰能支援一下。
把這個義診的專案當做朝廷上的支援,此事蘇辰自然還得向上反應了。蘇辰聽了聽,倒是生出一計來,他說道:“為何不讓富人出這個錢?”
喬寶瑩也想啊,可是富人一聽這義診就是專門給百姓看病的,誰願意拿銀子給窮人看病,在他們眼中,每個人賺銀子各憑本事,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錢,誰會心甘情願的拿出來。
蘇辰聽後,陷入沉思,此事夫妻兩在床上討論了小半夜,最後決定再多想一想,蘇辰自然會向上反應此事,但朝廷上不會支援多少的,最多一個名頭,一點銀子牽個頭,重點還得他們兩人想辦法弄錢。
第二日蘇辰去了官衙辦事,喬寶瑩和莫情坐在花廳裡喝茶,喬寶瑩便將昨夜跟蘇辰所說說了出來,她忽然想起一事來,說道:“莫情,咱們這一路上吧也看到不少小作坊,這些人養蠶織布手法都很純熟,可惜這兒會這一門技術的人太多,尤其是養蠶已經成了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跟農作物一樣。”
“可是那些奸商卻將價格壓得低,明明平江府水路通達,運到哪兒都方便,這些布匹和絲製品但凡運出去,便賺了,我在想,要不咱們集合了城鄉百姓的這些手藝,開一個大大的紡織坊和染坊以及養蠶坊,然後做出的成品我們再尋銷路,這些銀子不就可以給百姓看病了麼?”
喬寶瑩越說越開心,“我現在就給燕北的大姐夫去信一封,問問他去往嶺南的船運上要不要這些,按理這些東西很有銷路的,他大概是要的吧。”
喬寶瑩說完,莫情愣住,好半晌才反應過來,說道:“瑩兒,我發現對醫術之類的事,我還能說上幾句,但這生意上我當真不行,有些聽不懂,咱們就算集合了城鄉的這些百姓,可是咱們辛苦在中間周轉所賺下的盈利全部免費給百姓看病去,這也太仁慈了一些。”
喬寶瑩說道:“我還沒有說完呢,我打算規定所有的百姓,若想享受義診的福利,每年必須無條件在作坊裡工作多少個時辰,完成當年的保障,當年沒有上醫館看病的話,這也不能算錢的,每年年初便開始,一年下來都有人免費過來做事,相當於沒有成本,然後賺下的銀子全部用在義診的費用上,如此再由朝廷牽頭,義診就成了官府出資,不屬於私人醫館。”
“我要把義診的醫館更名為醫院,咱們先派一夥醫術好的大夫過去,打擊當地的庸醫,最後留下精英。”
喬寶瑩說完,立即拉著莫情去了書房,開始給李原寫信,並利用蘇辰的送信渠道,大概一個月便能收到回複了。
待蘇辰回來的時候,喬寶瑩便將自己的決定說了,蘇辰一聽,忍不住贊賞了她,昨個兒兩人討論了這麼久都沒有想出個法子來,今日倒是被小媳婦給解決了,要官府牽頭是不成問題的。
平江府繁華的背後是道德的淪喪,人人逐利,同情心少了,百姓受有錢人或者有權人的欺壓,蘇辰聽了喬寶瑩的話後,他認為眼下有兩點是一定要馬上去做的,一是小媳婦說的義診,二是他這幾日拜訪的提學大人古池先生,他一直有收弟子,也有心想在平江府設立學院。
可是平江府對待學識上雖是尊重,可是送家中子弟入學的人還是沒有這麼熱情,寒門想透過讀書來改變家庭地位的人是有很多的,可是他們資源有限,沒有餘錢,入不了學,而地方上的秀才郎,一但有了功名,便只想著更上一層,努力去考鄉試。
再就是結交當地的文人雅客,加入風流才子的圈子,從而得到一些富紳的追棒,生活得到了保障後,又被這些繁華所迷惑,反而失去了上進心,並對為官之事也不再熱心了。
所以平江府能看到不少風流的才子,他們的生活過的灑脫,但凡有點才的,都能得到支援,同時他們言論自由,看到哪位官員或是富戶不爽了,便以詩詞為難,以言論攻擊之,所以有不少官員和富戶是極其懼怕這些文人的。
對文人是又愛又恨吧,但誰的府上有才子出沒,就代著門風端正,家門榮耀,所以不少人極愛去結交這些文人雅客,若能得到他們的贊許,在貴圈的地位他們就更高了,連官員都得讓著一點。
蘇辰想到這兒,若是想讓讀書的人能得到機會讀書識字,不想讀的能在思想和意識上讓人有入朝為官的意識,為天下百姓造福的思想,便是他最想要達到的目的。
而古池先生也正有此意,他告老回鄉,本想將家鄉的才子們扶持起來,沒想一回來看到的卻是如何行商如何逐利賺錢,這讓古池先生很是失望。
喬寶瑩得了蘇辰的首肯,高興了,又知他明個兒要去吳江縣一趟,處理了萬知縣的事,他還要去拜訪古池先生,她就有些不捨了,蘇辰太過忙碌。
第二日送走蘇辰,喬寶瑩和莫情卻去了藥鋪子,既然蘇辰已經同意,此時基本就能執行了,她們眼下就是按著計劃,先叫底下的總管事在全國召集藥鋪裡有才的坐堂大夫,一同來到平江府相聚。
這樣的話,大約一個多月的樣子,正好她大姐夫的信也該回來了,按理她大姐夫是極其需要這些東西吧,如果他當真不要,她就自己想法子把生意做到京城裡去,總是有銷路的。
兩人來到藥鋪,莫情卻安排底下的大夫開始研製她這幾日想到的幾味藥丸,其中便是打蟲藥得到了改進,這裡的人對水源衛生不太在意,有不少買蟲藥的,尤其是被莫情冶好的那些百姓,一傳十十傳百的,各縣的藥鋪都已經搶售,供不應求。
這些驅蟲藥得到莫情的改變後,效果更好,還能大批次的生産,先前已經放話出去,只收藥材成本的,所以驅蟲藥賣得很便宜,百姓們也敢上藥房裡買了。
接連三日,喬寶瑩跟莫情也是在各處藥鋪檢視情況,回到府上時,蘇辰也正好回來了。
他這三日在吳江縣一路走過,證據是一抓一大把,只多不少都藏著掖著,懼怕連家的權勢。
陳意也打探到了,兩位大小衛氏的身份,想不到當年衛夫子在平江府是有名的才子,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是有錢人家的公子連衛中,一個是落泊寒門書生萬子學。
原本連衛中不及萬子學,兩人中了功名之後,連衛中透過家族的力量,從小知縣一直做到了府州通判,而萬子學年紀小些,卻在吳江縣的知縣位置上連任了三回,但陳意打探到,此人不僅沒有政跡,似乎還有些故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