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訊號,頻道發來戰士的“敬禮”標誌。賽博回禮後,有戰士詢問李儉來此何干,他們沒接到李儉前來公幹的通知。
李儉左右看看,眼前的衛戍部隊戰士編號放在他眼前,他也看不出是哪隻部隊,但憑著記憶力簡單對比,知道他們與參與同盟軍的衛戍部隊無關。
那這支衛戍部隊就是在同盟軍南下前出發的了,他們就是那支負責和當地倖存者交流,繼而使倖存者轉移、再回遷的隊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果真如此,那麼眼前的人潮回流便是戰士們正在組織回遷。看地上行人的運動狀態……不是,剛才離遠了看不清他們正如何遷徙,現在抵近了一看,這幫人是不是坐在什麼只有骨架的電動車裡頭?這好像是在“飆車”啊。
雖然他們“飆車”的速度奇慢無比,幾乎和人類步行速度差不多。但看他們人人都把自己隨身的家當拿塑膠布裹了掛在車架上,樂呵呵地等著被車拉回去,就知道他們對此並無意見。
再仔細一看,他媽的這人潮底下的車流怎麼還帶鉤子?這不是無軌電車嗎?
李儉看清了這支人潮的本相。一堆車架子分成兩撥,一撥從西南往東北,一撥繞回來。從西南往東北的車架子上坐滿了人,掛滿了家當;另一邊則是空車。
人群中的成年人多是些青年男女,他們把嬰兒抱在懷裡,半大小子則用綁帶捆在車架上,十六七歲的少年們在座位上不安地晃動著,到處張望,雙手死死抓著車架。呼喊應和聲此起彼伏,大概都是些“張三李四”之類的人名。
即使是其中最有活力的小子,看著都比華夏的居民枯瘦。但這並不影響血色從顴骨上暈開,能看出他們相當興奮。他們不是難民,而是正要回鄉開啟新生活的倖存者。
至於那些家當,大多是些相當樸素的換洗衣物,以及包裹在衣物中的乾糧。少數家當裡頭,還裹著幾片零散藥片。還有因人而異的,幾片菸葉、一小袋黃褐色的糖粉,或者別的什麼。
李儉總覺得這套移動方式相當眼熟,目光掃過遠近,猛地抓住靈感。不是,這不傳送帶嗎,別以為拿一堆金屬骨架和假皮蒙座位,哥們就認不出來了,這不純純的傳送帶思路嗎?再加一堆去中心化動力源,影響這玩意本質上使用的是傳送帶原理嗎?
一點也不影響。
“呃,你們這是在?”
“公務,李校長。雖然這並不是機密,但還請您理解,您要參觀可以,但最好不要發出去。您到底是來幹嘛的?”
“我?新星大學要配合推廣教育工作,我是來山奔舊城選址的。看樣子我走錯了?山奔舊城在哪?”李儉又瞄了兩眼地面上的“傳送帶版無軌電車”。
離得近計程車兵一抬手,指著人潮東北方向,另有一份地圖等待李儉接收:“那邊百廢待興,您最好和指揮部接洽一下,不然的話,一個人兜兜轉轉很耗時間。”
“謝謝,我立刻去聯絡。你們忙,我先溜了。”話剛落下,李儉就跑了。
……
“喂,宣慰部嘛,我去山奔舊城給分校選址,有沒有什麼要告訴我的?”
“那邊的公開審判剛開到一半,你要不要參觀?”
“要。”
“這是地址,您飛過去接收訊號,按照引匯入場觀禮就行。”對接人相當直白地甩來連結,授權後便能看見一道基於中繼通訊的導航標誌出現在目視ui。
李儉:6。
這下連自己該幹什麼都知道了,也不用再挑什麼選址,觀禮就完事了。
……
傳送帶式無軌電車最終通向山奔舊城,有大約兩百米長的距離充作“車站”,讓乘客們自行解綁,以緩衝式減速加速,使乘客得以自行下車,攜帶行李回到山奔舊城。
他們在衛戍部隊戰士的指導下輕車熟路地返回自家住址,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優先到臨時挖出的公共廁所裡方便了一番才動身。李儉和他們不在一道,順著導航標誌,於舊城違章建築中一路穿行,等眼前一片明朗,便看到這場公開審判的會場。
在山奔舊城的城中心,衛戍部隊推倒了幾座高樓。在法術固定的廢墟之上,兩千多男女老少被綁上紮帶,每個人身旁都站著起碼兩位全副武裝的衛戍部隊戰士。
喜歡飽食終日,加點修仙請大家收藏:()飽食終日,加點修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