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不能隨時撒尿了、隨尿要到特定的地方;
某種特有的聲音代表特定的意思:語言!!!
皮皮的“意識”逐漸吸收了“語言”的意義;
而且,在無數次嘗試中,皮皮學會了第一句話:媽媽!
……
所以,從“語言”角度來說,智慧種族個體的“起點”是不斷提高的,每一個生命個體從最初的時候,就將祖輩們的智慧結晶汲取了;
試想,如果將一個智慧種族個體完全放養在毫無同族的環境,那個智慧種族個體肯定不能吸收到祖輩的智慧結晶,即使他的智力遠遠高於其它動物,但他無疑只是一個“聰明”的“動物”,而不能稱為“智慧種族”或者“人”。
“語言”,只是智慧種族的“工具”之一,所有智慧中的“工具”繁多,而大部分“工具”都會在生命個體成長的過程中被“學習”,所以,在“文明”和“傳承”不出現中斷的情況下,智慧種族的“意識”,會越來越強大;
這,就是世世代代“積累”的功勞,每一個智慧種族個體,都會在“祖傳知識”中,得到成長的便利。
每一個“人”,不是生來就那麼“強”,他所自豪的“智慧”或者“萬靈之首”,只是上百萬年“祖祖輩輩的積累”;
可以說,如果某個智慧種族個體連基本的“祖輩積累”的“基本工具”例如“語言”都不能“學習”和“繼承”,那麼,這個智慧種族個體,充其量只是一個“高等動物”而已!
……
皮皮到了這個階段,“皮皮的意識”在“內在”裡還不能找到它自己;它尚未“知覺”到“我”的存在,可以說,它的“內在”,依然是空的;
這時候,“意識”以為一切都是“真實的”或者“合理的”,“意識”還完全沒有覺察到:它來源於生命個體皮皮對於“外在呈現”的“知覺”;
“意識”只是以為,“皮皮”產生了;皮皮甚至會用語言說:“皮皮要吃飯。”“皮皮要尿尿!”
但做個對比就可以知道:如果還存在一個同齡的同族個體“蛋蛋”,但“蛋蛋”是一個先天盲人;
那麼,“蛋蛋”的“意識”中,就不會有顏色;
而且,由於“蛋蛋”意識內的“我”尚未形成,“蛋蛋”不會認為:這個世界存在顏色,而只是“蛋蛋”看不到。
“蛋蛋”只會認為:這個世界沒有顏色!
這就是說:“意識”的內在:“我”尚未形成!“意識”的核心依然是空的。
……
隨著“感官”汲取的資訊越來越多,許多“規律”和“知識”經過皮皮的“意識”不停“提煉”,並藉此壯大“意識”自身;
而皮皮“意識”在“提煉”資訊過程中,它不停地和自己“解釋”:比如:長度和距離不一樣、熊大熊二不一樣、電視廣告中的食物吃不到、媽媽聲音很大的時候是在生氣、爺爺喊著打打打但其實不會打……
在無數的“提煉”過程中,千百個“事物”、不同的“特質”匯聚成海量的資訊加入“記憶”,“意識”在提煉“記憶”時候,不停和“意識”做“解釋”;也可以說,“意識”是在和它自己作直接的自我交談,它只是欣賞它自己。
誠然在解釋中,“意識”彷彿是在認識某種別的東西,然而事實上它只是在認識“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