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看到齊磊的眼睛裡有光,也許天才都有點怪癖吧?至少他喜歡不是嗎?
那就足夠了!
……
————————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年底,齊磊也終於能鬆了一口氣。
在這小半年裡,三石手機的銷量節節高升。對於三石來說,最難就是協調產業鏈。
三石深圳的工廠產能就算有所緊張,但是缺口其實不大。
截止目前,06年全球手機出貨量10.2億部,三石銷售喜人,拿到了18.34%的市場份額,也就是一億八千多部。
扣除上市之前備貨的5000多萬部,從四月份開始,深圳工廠的下線產品數量整好一億三千萬。
這個數量對於一座開始就對標國際一線大廠的整裝廠來說,只能算是及格的成績。
手機裝配而已,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有人有生產線就沒問題。真正影響產能的,其實是供應鏈。
就比如電池。電池的產能跟不上,齊磊這邊就得歇菜。
宋光宇那邊在哈市建的廠,生產線乾冒煙,他一年也就生產7000萬塊電池。後來是實在沒辦法了,byd擠出一部分產能才解決了問題。
再比如鏡頭模組.,這方面可以說是萬幸啊!
原本,齊磊是想走後世HW的路數,與相機廠商合作,推出聯名設計。
這樣的好處是,既可以借成熟品牌的知名度,又可以為自己積累經驗。
那個鏡頭模組的控制程式,還有拍照演算法,不是三石自己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需要借個勢。
可後來齊磊一琢磨,沒這個必要,後世HW是在蘋果、三星已經有成熟鏡頭演算法的前提下,不得不借這個勢。
而現在沒有這種情況,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其它廠商還沒有三石重視拍照演算法,那就沒必要掛這個羊頭了嘛!
所以,和哈蘇簽訂的只是模組供應合同,由哈蘇提供鏡頭模組和拍照演算法。
萬幸他選擇的後者,否則就出大事兒了。
哈蘇為了與三石的大合同,專門在中國,在三石工廠邊上投資建了一個微鏡頭模組生產線,可是這條生產線的產能根本支撐不了三石的銷量。
如果齊磊一騷包,選擇了籤HW後世的那種合同,那麼就只能用哈蘇的鏡頭,那就完蛋了。
雖然現在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實在沒辦法,齊磊又找上了佳能和萊卡,讓他們為三石提供鏡頭。
問題是解決了,但也被狠宰了一刀。
所諸如此類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這小半年,齊磊就忙活這點事兒了。
北美總部的員工這樣評價齊磊:
這一年,三石最高危的部門就是採購部,換了一個總監、四個經理、十幾個採購人員。全都受不了壓力,忍不了長期出差的強度離職了。
唯一屹立不倒的,就是老闆。
是的,齊磊長期駐紮在採購部。
……
2007年元旦,北美總部的員工們看著工資單上的數字,長出了一口氣。
“要是沒這串數字,我真的認為我已經瘋了,居然選擇到三石來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