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贊同坦尼爾將軍的意見。”
豪斯曼一上來就先闡述自己的立場:“面對世界諸國的圍攻,一味的防守根本不可能解決問題,說的難聽點就是坐以待斃,因此唯有化被動為主動,尚有一線生機。”
坦尼爾給了豪斯曼一個英雄所見略同的眼神。
豪斯曼回以惺惺相惜的眼神繼續說道:“但是主動出擊並非說的這麼簡單,想要主動出擊,就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因此想請諸位檢視我多日以來制定的作戰計劃。”
“還是豪斯曼將軍高瞻遠矚啊。”
坦尼爾尚未翻開作戰計劃,首先嘆了口氣。
如果說先前他對豪斯曼戰勝過福斯特還心存疑問的話,現在從這些小細節就可以看出,豪斯曼這個人雖然這些年聲名不顯,但絕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因為當他只想到大的方向必須主動出擊的時候,豪斯曼不僅僅想到了要主動出擊,給出了主動出擊的方向,甚至拿出了一份作戰計劃書。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看似豪斯曼只是細心了一點,但作為一名將軍,他太明白兩者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差距。
開啟作戰計劃書。
映入眾人眼簾的首先一個主動出擊的方向——
諾瀾帝國。
豪斯曼在計劃書中非常詳細的闡述了選擇帝國的原因所在。
第一是因為諾瀾帝國在東邊,距離珈藍帝國最近。到時候一旦發動戰爭,帝國必然會首先對珈藍國動手,甚至會成為西方跨越珈藍山脈的中轉站,可以說是心腹大患。
第二點原因是。
豪斯曼認為拿下帝國,到時候佔據整個東方的珈藍帝國完全可以依仗珈藍山脈這處天險來抵禦西方的進攻,這將讓珈藍帝國的勝算從不到百分之一上升到百分之五十。
只要拿下帝國。
到時候完全可以將世界聯軍圍攻珈藍國的戰爭發展成東西方之間的戰爭,而自古以來東方陣營和西方陣營之間的戰爭,西方沒有贏過哪怕一次。
豪斯曼引經據典,給出了最大的戰略方向。
對於這一份戰略計劃,維迦十分讚賞。
如果像計劃書中說的,將世界聯軍進攻珈藍帝國的戰爭,演變成東西方的陣營之戰,那麼勝算可以說是大上好幾倍。
“果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帝國依舊影響世界格局。”
坦尼爾如此感嘆了一句,然後提問道:“將軍閣下的戰略方向確實沒有錯誤,但是世界諸國已經組成聯盟,一旦我們現在向帝國發動進攻,西方諸國為了確保帝國的安全,必然會抽調軍隊幫助帝國協防我國的進攻,這一點讓直接拿下帝國成為空談。”
“坦尼爾將軍,您沒有注意計劃書中的作戰時間嗎?”
豪斯曼敲了敲面前的計劃書,露出胸有成竹的微笑。
“作戰時間?”
眾人聞言第一眼看向時間,發現作戰時間寫著112月。
“今年的11月至明年的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