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撤軍了。
這件事情對於維迦來說並沒有多大感覺,畢竟這些都在他的預料之中,因為這本就是他費盡心力一手促成的,而囊括三國的戰局也按照他事前制定的戰略綱領一步步前進著。
第一,加冕為皇,遣使帝國;
第二,圍魏救趙,重掌東部;
第三,鷸蚌相爭,兵發西岸;
第四:漁翁得利,無冕之皇。
按照維迦的戰略四環,現在已經進行到了第二步,他只要等上大概半個月時間,王國軍徹底離開神聖王朝東部的領土,那麼他便可以重新掌控整個神聖王朝東部。
而且這一次王國軍走的急。
整個神聖王朝境內的城市並沒有遭受到多大的財物損失,只是平民飽受欺壓和凌虐,加重了對聯合王國的仇恨而已。
維迦認為這並不是壞事。
仇恨會讓國民知恥而後勇,憤怒會使平民們一致對外,這反而能夠加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在未來的戰爭中達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快了,第二步就快結束了。”
維迦看著陰暗的天空,一股如釋重負的感覺,讓他心中升起一絲自滿。
確實是自滿而不是自信。
雖然自滿從來都是貶義詞,但是花費了不知道多少個日日夜夜完成的藝術品,難道不應該自我滿足一番,說上一句連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言語嘛。
古語云。
上兵伐謀,用謀略戰勝敵人,而不費一兵一卒是為最優策略。
其次伐交,採用外交的手法擴大自己的聯盟,迫使敵軍屈服是為第二。
其次伐兵,採用武力的手段與敵軍決一死戰,這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其下攻城,只有三流的將領,才會不計損失,用蠻力進攻敵人的城池。
而這一次,維迦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使用伐謀、伐交的手段使王國主動撤退,讓出整個東部的同時,又讓帝國和王國互相損失了大量的國力,王朝因此贏得了發展的時間。
這難道不應該自滿一番嗎?
雖然他的實力因為沒有戰爭而一直停滯不前,但是維迦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實力的停滯不前代表著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前進。
畢竟個人實力終究有限。
想要憑藉一個人的力量顛覆一個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想要站在最高處享受安逸的人生,那麼必然需要萬億人的力量。
因此在自滿之後,維迦進入蟄伏期。
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王國幹翻帝國的阻擊部隊,同時將覬覦王國巨龍之城的部隊全部埋葬在王國之內。
再之後,還是等待。
等待帝國和王朝西部的那群人互相因為一座黑金之城掐鷸蚌相爭,等兩方勢力爭的差不多的時候,就輪到他兵發西岸,趁機殲滅西岸的王朝軍。
最終實現統一王朝,成為無冕之皇的目的。
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一切也都如維迦想象中的那樣。
帝國籌集了一個集團軍非法入境神聖王朝,企圖阻止王國軍撤退的腳步長達一個月時間。只要多上一個月的時間,福斯特就能夠攻破巨龍之城,開闢一條海上戰線,王國因此喪失全國境內的戰爭主動權。
想法是美好的。
但是帝國終究太過自負。
他們見王國軍在神聖王朝東部被維迦兩萬殘兵打的找不著北後,理所當然認為剛剛戰敗的王國軍不過如此,一個集團均足以抵擋住40萬軍隊一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