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陸軍間的戰鬥。
維迦沒有動用帶過來的空軍,這是因為敵人尚未啟用空軍他當然也不能使用,如果使用空軍掩護地面部隊作戰,那麼等你精疲力竭之後,敵人忽然出動空軍,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在正面戰中。
除非一方空軍多出另一方數倍,否則均是將空軍當做底牌來用,敵不動我就不動,誰先動,誰就有喪失整支空軍的危險。
在此前提下。
現在這場戰爭的局勢就非常明白了。
聯軍30萬對王朝軍20萬。
聯軍在數量上佔據著相當程度的優勢,同時在質量上也和維迦的軍隊相差無幾。
畢竟帝國非常鼓勵小國在他們制定的遊戲規則內互相攻伐,以此來防止各個附庸國持續做大,威脅到他們的統治,所以各個國家計程車兵具備相當多的對戰經驗。
當然,這個經驗僅限於肉搏。
甚至在這個“肉搏”上還會強於王朝,畢竟這些附庸國所處的地域大多數在珈藍山脈附近,他們偶爾會與越過山脈的自由聯盟士兵撞到一起,雖然這麼多年來他們只有敗而沒有勝,但是也直接提高了他們整體的戰鬥力。
經驗歸經驗。
士兵們的作戰經驗是一場戰爭中最次要的東西,甚至士氣都比經驗來的更加重要。
因此真正能夠改寫戰局的必然是指揮官們的才能和最終決策,即便是在最不考驗指揮官才能的正面戰中,也需要一名精通陣型變換的指揮官來主持大局。
維迦雖然不敢說自己的陣型銜接有多強。
但是見多識廣就會觸類旁通,他利用王國閃擊戰的原理擺成錐形陣,所以維迦一方高階武力單獨組成進攻部隊,直接將敵軍三十萬分割成數個方陣,然後讓跟在這些高階武力部隊後面的普通士兵進行包圍和各個擊破。
戰局幾乎是一面倒的。
諸國聯軍被切割之後,導致首尾和側翼無法相顧,如果要具體形容的話,聯軍就像五指被強行掰開的手掌,哪怕天大的力氣也無法集中一處。
而維迦呢?
他的軍隊就像是五指緊握的拳頭,打的諸國聯軍毫無反手之力。
陣型的厲害之處就體現在這裡。
將陣型銜接得當,同時士氣又非常高昂的話,以少勝多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一些非常精通正面戰的軍官,甚至會在正面戰開啟之前佈置一支伏兵,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忽然切入戰局或者插入後方,直接奠定整場戰爭的勝局。
當然,這個切入的時機需要把握的相當精準。
往往這個時機,就是區分兩名軍官孰優孰劣的關鍵之處。
維迦這裡的戰爭當然不需要考慮什麼時機和伏兵,他這一碾壓過去,前後不到一個小時,敵人計程車兵就開始落荒而逃,完完全全就是單方面的屠殺。
直到此刻。
諸國聯軍的國王們終於開始慌了。
他們完全搞不明白,為何自己的30萬大軍會被維迦的20萬大軍打的抱頭鼠竄,這要是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這邊是20萬,維迦那邊是30萬呢。
雖然說起來有點可笑。
但事實就是如此,哪怕他們的軍隊不堪一擊的結果擺在面前,他們還得不出原因所在。
現場中恐怕只有巴亞公國的國王雷諾茲·巴亞大公,以及奇費公國的那名隨軍將領明白,這一戰他們兵敗如山倒的根本原因在於——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