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時間相當緊急。
因此在並沒有經過複雜的討論,最終由加爾魯和王朝軍的指揮官敲定,執行維迦的作戰計劃,由帝國軍4師團正面進攻位於等腰三角形頂點的沙耶城。
因為沙耶城沒有空軍。
以加爾魯部隊的兵力,外加一支航空部隊,並不是很難攻下這座中型城市,而神聖王朝和維迦的部隊需要做的,僅僅只是阻擊左邊的艾德城和右邊的塔利城援軍。
這兩個城市各有一個師團的王國軍部隊。
左邊的神聖王朝還好說,兩個師團阻擊一個師團並不難,而且他們的航空部隊相對也保留了一些,但是維迦這邊就不容樂觀,因為他僅僅一個重灌旅的兵力。
至於航空部隊?
雖然重灌旅配置有航空部隊,但是僅僅只有8艘運載型、2艘戰鬥型而已,這樣的配置只能達到標準師團一半的數量。
這樣的部隊真的能夠阻擊一個師團嗎?
如果是對外的話,維迦當然會擺出百分百的信心,要是有人敢質疑,他甚至會拿出自己曾經在帝國北方的戰績讓對方閉嘴,但是內心真實想法的話——
說出來有損光輝形象,這裡不提也罷。
本身他就不是那種擅長打阻擊戰的人,而且還是在這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更何況敵人無論是士兵的數量,還是空中部隊的火力都不是他所能比擬的。
簡而言之。
維迦認為失敗的機率很大,就算拼上全軍覆沒,大概也只能支撐10天左右。
10天之內,正面部隊能夠拿下沙耶城嗎?
在維迦暗地的猜測裡,加爾魯能夠活著回來就不錯了,還談什麼拿不拿的下沙耶城,這種事情真的只是維迦忽悠兩人的而已。
沒錯,看似合情合理的計劃漏洞百出。
首先讓王朝軍去阻擊艾德城就是一個坑,試想一個集團軍都被打的只剩下兩個標準師團,可想而知艾德城和塔利城究竟有著多麼強大的空中支援。
因此王朝軍必敗。
接下來是加爾魯的正面部隊。
雖然看似我有空軍而敵軍無空軍,勝算會大上一些。
但是你同時要看到,敵軍是拒城而守,進攻方沒有3倍以上的兵力拿什麼去攻城。常規的攻城戰都是用生命堆上去,打到最後加爾魯不全軍覆沒都算天神保佑。
因此維迦選了右邊的塔利城。
這是最安全的城市,若是旅團抵擋不住進攻,可以第一時間從西邊撤退,敵軍如果要增援沙耶城的話需要東上,路線相反的情況下就不會選擇繼續追擊維迦。
由此推測,他有相當大的機率能夠活下來。
這一場必敗的戰爭維迦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贏,而是想著如何在戰爭中活下來,就算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回到第七集團軍也無所謂,因為總比丟掉性命好。
為何如此消極悲觀,不如搏上一搏?
往好處想一想,要是這場戰爭能夠贏下來,半個少將軍銜恐怕是跑不掉了。
因為想要從准將晉升少將,需要兩場奇蹟之戰或者4場經典之戰,要是能夠掩護我軍和神聖王朝的部隊撤退,怎麼也算完成了1/4的少將進度。
但正是對王國軍太過了解。
維迦才連一點點勝利的希望都看不到。
對於看不到的希望的戰爭,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維迦絕對不會錯參與其中,要是被迫參與其中,他也會第一時間想出保全自己的辦法,好讓自己全身而退。
“這條命大概是保住了。”
第二天,帶著部隊往塔利城趕的維迦喃喃自語。
他對於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非常明確,那就是儘可能阻擊敵軍,直到加爾魯和神聖王朝軍隊全滅,這樣他就有正當理由撤退。
到時候總指揮官怪罪下來。
他大可以直接將罪責推給加爾魯,畢竟他已經完成了自己份內的事情,實在是隊友不給力,居然沒有按照原計劃佔領沙耶城,就算加爾魯活著回來恐怕也無法反駁。
“阻擊戰術、撤退路線、回國方式……脫罪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