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要麼是邊邊角角,要麼就是附加值不高,賺不到什麼錢的專案。”
“可是,千萬別小看這些邊邊角角,他對我們的意義很大很大!“
“就拿智慧手機來說,如果把每一個零件都算在內,從一個塑膠外殼開始算起,你們知道需要多少相關從業者嗎?“
“這是一個以百萬計的龐大用工體系!“
“為什麼一定要盯著核心圈?”
“再說明確一點,華爾街與矽谷的對抗,華爾街可以用錢砸出一個核心來,可是底層建築,他們比得過矽谷嗎?“
“說句難聽的,米國排名前二十的大學之中的微電子、軟體專業,前十的實驗室,都是矽谷資助的,
甚至乾脆就是他們投資的!”
“在人才儲備上,華爾街就已經輸了。“
“而重新打造一套產業體系,在米國,他有這個條件嗎?“
眾人,“沒有!”
齊磊,“那華爾街會怎麼應對?必然是親手打造一個核心圈,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至於配套的邊邊角角,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繼續尋求外部支援。“
“那麼,這個外部支援從哪兒來?”
“哪裡是全球網際網路、it的第二市場?”
眾人聽到這兒,幾乎是異口同聲,“中國!!”
齊磊,“對!中國!“
“中國不是唯一選擇,卻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我們這裡有廉價的勞動力,有十億人的市場,有利好政策。“
“他們把底層的苦活、累活放在我們這兒,那麼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就業、盈利的問題。“
“連帶著,對我們在人才的培養、經驗的累積、技術環境、商業環境的促進,等等等等,會產生多大的利好?”
“舉個例子吧,你們知道在這個龐大的產業鏈條裡需要多少碼農?”
“這個數量龐大到,足以改變國內的程式設計師就業,足以推動各所大學相關專業的招生,足以把各所大學的相關專業水平拔高一個檔次!”
大夥兒都聽傻了,這個視角,他們是真的沒考慮過。
齊磊,“你們是搞新聞的,新聞具有客觀性,可是新聞工作者卻一定要具有主觀性。“
“同時,做為新聞工作者,你們不但是向公眾傳播資訊,也要向特定人群傳遞特定資訊。”
“有時候,你們甚至是一個時代的引領者!”
“所以,擁有寬闊的視角,是必需的。”
“擁有在某一個領域的獨特視角,也是必需的本能。”
“試想一下!”齊磊嚴肅起來。
“如果,你們現在就是持證上崗的新聞工作者!“
“如果,你們可以從it產業發展的視角對當下的時事進行分析!“
“那麼,且不多說你的報道有多特別,有多高的傳播性和受眾。“
“你們知道不知道,如果相關的從業者、相關大學的專業,因為看了你們的報道從中得到啟發,開始對尚未到來的大勢有所準備,那你們又能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我覺得,這才是做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主觀性、使命感和責任感。”
這堂課齊磊上了很久很久,足足有三個多小時。
雖然那些不能說的,他一點也沒說,可是從各個方面對時事進行了分析,真的是毫無保留的分享了自己的思想。
說到口乾舌燥,胃抽筋兒。
一直到下午快三點了,才往講臺上一癱,“下課!“
不行了,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