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磊說,當米國的產業空心化加劇後,輿論和底層勞動力的不滿得不到控制,才會出現將矛盾引向華爾街和矽谷的可能。
鮑爾森關心的是,為什麼不能控制?為什麼矛盾不能轉移?
這是兩個問題,不能控制,也就是不能把實體產業從中國轉移回米國。至於矛盾不能轉移,則是傳播學和社會學的問題了。
既然鮑爾森提起來了,齊磊也不吝嗇。
對於第一個問題,“鮑爾森先生,資本是逐利的,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將實體產業移回米國的前提條件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比中國更優質的生產環境和產業鏈條,以及更低廉的成本啊!“
“你們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把實體產業拿回去不是問題啊!“
“可是,你們做得到嗎?“
鮑爾森,“
好吧,做不到!不可能做到。
齊磊,“至於第二個問題…“
略一沉吟,“您指的是【頭樂理論】吧?”
此言一出,連吉恩夏普、列維斯坦都豎起了耳朵,幾個意思?你對頭樂理論有什麼意見嗎?
【頭樂理論】,可不是一個傳播學或者社會學的學術理論,準確地說,這是一個傳播學陰謀。
最早誕生於1995年,是當時在米國舉行的一次秘密會議,聚集了一批商業、政治、學術精英,共同探討出來的結論。
95年正好是米國地緣戰略的尾聲,幣緣戰略的雛形時期。
而幣緣戰略的核心,其實就是華爾街掌握世界金融。
米國人也不是吃素的,很多事兒他們也心裡清楚,讓三十萬人的華爾街掌握米國乃至大半個世界的命運,會是什麼後果?
就是齊磊說的,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最後引發社會不滿情緒。
於是,這幫人湊在一起,一來研究一下是不是會按這個方向發展,二來討論一個對策。
也就誕生了【N頭樂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未來世界80%的財富會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全世界80%的人口會逐漸邊緣化。
注意:這80%的人都不算是窮人了,而是廢人!
因為他們認為,隨著生產力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這80%的人連參與生產和服務的必要都沒有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二八法則】後來被炒的那麼熱,主要功勞就在這次會議和【頭樂理論】。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調和80%和20%之間的矛盾呢?也就是,如何讓80%的邊緣化人群不去找那20%
的麻煩?
會議的結論是:給這80%的人遞一個奶嘴兒!
奶嘴兒是什麼?就是一個嬰兒含在嘴上,就會吸允,卻得不到乳汁,反而很快樂,不哭不鬧。
而給80%邊緣人群的奶嘴兒,則是為了世界和平,讓他們心安理得接受被拋棄的命運,以此避免與
20%的精英間的衝突。
換句話說,80%的邊緣人叼著奶嘴安分守己,20%的精英就能高枕無憂。
這個過程需要採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