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時間沒去的路上花費得多,
自鎮南關發兵,出上谷郡一路向西,將騎兵的機動能力和遮掩戰場的能力給發揮到了極致,長途奔襲,人困馬乏;
折騰了這麼久,籌備了這麼久,衝刺了這麼久,
最終,
也就是在範城南面完成了那一哆嗦。
隨即,
就剩下索然無味了。
而回去所花費的時間,比來時,更是多得多;
哆嗦完後,還得收拾起這一片狼藉,不能就這般拍拍屁股走人。
所以,
當鄭侯爺乘船到毗鄰穎都的碼頭登岸時,已經是春雨綿綿了。
冬日的料峭遠去,春日的和煦,已極為清晰。
剛登岸,
鄭侯爺就收到了兩則訊息。
一則是封王所需的欽差大臣以及種種的儀式,其所組成的龐大隊伍,還在路上行進著呢。
是的,在回程途中雖說接收訊息不太方便,
小六子對自己很夠意思,雖然沒有將自己召喚回京,但還是希望給自己在晉東辦一場盛大的封王大典。
另一則訊息則是,太子的行駕,已經在穎都等著了。
其實,自打封侯後,鄭侯爺真的在儘量避免沒事兒做自己進穎都,因為伴隨著身份地位的提升,在晉東待著還好,他亮明身份地在外頭,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想,尤其穎都這座昔日的都城,和他的身份搭配起來,會變得極為敏感。
但奈何是自己去信的,告知穎都方面等太子到了那兒後,停下來歇歇,由他來迎接太子過江入晉東。
侄兒來了,
這當伯伯的,自然得表現得熱情一些。
……
穎都也已經一連下了好多天的小雨,但穎都權貴階層在近些日子裡,可謂是內心火熱。
許文祖其實早就完成了對穎都原有官僚權貴體系的改革,但剔除了別人,空出來的位置必然還是會有人頂上來的,許文祖能保證的是自己在施政時不會被人掣肘,同時那些“心懷故國”的權貴被排除出了這個圈子,卻無法根除掉這個群體……不,是那種是人就有的趨炎附勢的本能。
燕國先皇自登基後,基本就沒出過燕京,最遠也無非是去到燕京城郊的後園;
新君登基後,也沒絲毫風聲傳出將要巡視大燕天下,很大可能將會沿襲先皇的風格,只待在京城。
所以,這次大燕太子駕臨穎都,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穎都歸燕有幾個年頭了,來過侯爺,來過王爺,但第一次來帝系一脈的正統。
在如今燕人對晉地的統治越來越穩固晉人也越來越習慣燕人的統治,再加上平西侯爺又打了一場勝仗,使得穎都上下,其實都開始逐漸預設燕國朝廷將繼續且持續地統治這裡。
故而,為自己為家族未來計,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著來參見太子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