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便讓人感覺到熱血沸騰。
當然每天到了吃飯時間,在食堂裡跟那些參與了吳剛號專案的科學家跟工程師們一起吃飯時,看著他們振奮的模樣,聽著他們聊的各種問題,更讓陳洛感覺分外激動跟驕傲。
雖然從放假到現在他還沒見過寧院長,也不太清楚寧院長為什麼要把他留下來,但陳洛很清楚自己很快就將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最起碼他堅信自己將成為第一批在吳剛號正式營業後,能登上這艘太空船的一員。
因為這個是寧院長在sis中承諾過的。每每想到未來導師的這個承諾,陳洛都忍不住咧開嘴笑得極為開心。
要理解這種情緒只需要有部手機能上網就能明白了。
天知道多少人在關注這個吳剛號。
曾經有句話叫網民們的記憶不會超過七天。這大概也是最為持久的熱搜能維持的時間。
一般來說,一般網路上的熱點話題,能維持三天就已經是很勁爆的話題了,但99.99999%的事件七天之後便冷了,很難再掀起一次大規模的討論。除非某個熱點事後能有個大的翻轉,而且還得有媒體願意持續跟蹤報道。
但這次吳剛號飄在天上的事情,卻從它升空那天開始一直佔據著相關熱搜榜,從榜一到榜十,從搜尋引擎到短影片,再到各大論壇,朋友圈,搜尋指數跟各種話題熱議度就根本沒下來過。
他發給同學的那些照片,隨便哪張都能惹起熱議。
甚至一張出自他手的機器人從簡陋電梯前往吳剛號的照片在微博上被轉發了百萬次,全網瀏覽量估計破了十多億,而且根據截圖判斷還被轉到了外網,推特、臉書上到處都是。
雖然那張照片不是他的賬號發的,更沒人知道是他拍攝的,但那種史詩級的參與感卻足以讓人心懷激烈。
陳洛覺得光這幾個月的經歷,就足夠他吹一輩子牛逼了,陳洛甚至都不敢想他未來還能做多少牛逼的事情了。
果然當學生最重要的還是跟對導師。
換了導師,哪怕是曾經的凱恩教授都沒那麼大的面子。
就這樣陳洛每天懷著激動的心情,摸魚到了七月。伴隨著數百工程師的努力,以及許多n1型機器人不知疲勞的升升降降,固定以及連線吳剛號的巨型塔吊終於開始拆卸,這也意味著吳剛號的主體融合工程基本完成,更意味著吳剛號正式升空的日子已經臨近了。
……
七月三號,吳剛號塔吊正式拆卸次日。
陳洛如同往常般早上七點準時從實驗樓的單人宿舍裡爬了起來。
是的,雖然他被獲批留校,但是因為太空學院已經封校,所以這些日子他其實都是住在實驗樓這邊。好在這裡大樓多,很容易便給他騰出了一個小套間。
這個安排非常貼心,臥室裡睡覺,外面的小客廳還專門放了一張課桌充當自習室,雖然這個月陳洛大多數時間其實並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簡單的洗漱之後,陳洛便衝到了客廳的陽臺上,開啟窗子仰頭看向窗外的吳剛號。
有機器人的幫助效率就是高,重要固定用塔吊已經成功拆除。
這也讓陳洛又開始激動了。塔吊拆除完成,意味著距離他能跟寧院長一起去近距離參觀吳剛號更近了一步。
當他滿意的垂下頭,突然便更激動了,因為他看到寧院士好像就在樓下,正對著鏡頭說著什麼。
等等,採訪他的人,看上去好像是個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