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院學生因為該事件遭受任何不公平待遇,也可以立刻致電之前與你們溝通的招生老師。我院會派出專門的團隊為你們解決一切後顧之憂。從你們考入體大太空學院這一天開始,學院將永遠是你們最堅實的後盾。”
這份回應跟燕北體大近些時日對外展現出的氣質其實差不多,簡單來說就是簡單粗暴。其實翻譯過來可以更精簡些:“我們自家的事情關你們屁事!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就都特麼少管閒事。”
但不得不說如此簡單的回覆效果卻是極好的。
畢竟學院願意擔責的話,其實什麼都好說。唯一的問題大概是也沒誰真的會跑去體大調查這事。最終便不了了之了。
只是體大太空學院的特殊性在許多普通人看來又不同了。
於是在網路上,體大太空學院的382位新生無疑成了2018年最幸運的學生們。
……
網路上的熱鬧對體大的影響也就到這裡了。
正如崔耀對外界說的那樣,給體大太空學院搞出不一樣的通知書,可以歸咎為就是基地裡一幫教授跟研究員們在日常科研中的心血來潮。但能讓學生們賺上一筆,到是件很意外的事情。
這也一度讓接受了採訪的崔耀成了眾人調侃的物件。
畢竟如果不是他接受姜逢節的採訪,大概通知書也不會炒到那麼高的價格。
不過話又說回來,崔耀很清楚的記得他在跟姜逢節聊的時候,跟這位記者說過,拿這玩意兒想去做逆向工程分析,基本上是不可能做還原的。可惜的是這位記者並沒有把這段話寫出來。
當然就算寫出來了,大機率也會有許多實驗室抱著不信邪的態度去收購然後研究。
畢竟真想成他們的基地裡找到這些材料的殘渣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從寧孑搞出了負質量物質材料之後,現在出入基地的安保等級已經提高到了讓人髮指的程度。
只要進入過基地的重點區域,得過三層安檢,各種掃描裝置連鞋底都不放過。那一套可比機場的安檢要嚴格多了。基本上不存在把任何基地內的材料帶出的可能性。
這大概也是通知書能賣出高價的原因。
不過除了偶爾被調侃兩句外,崔耀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每天大多數時候還是三點一線。
其實當姜逢節的文章問世,引發熱議的時候,他還擔心了幾天。
畢竟外界盛傳他們的那位年輕老大並不喜歡跟媒體嗶嗶,不過基地也沒誰專門找他談過話,也沒人說他的做法不對,擔心便也被放下了。反正他也沒什麼不好的心思,當時接受姜逢節的採訪,一來是那記者看起來挺熱情的,二來也的確有些炫耀的心思。
在體大研發基地裡什麼都好,就是牛人太多了。偶爾會讓人覺得情緒有些壓抑。
就在崔耀以為事情差不多過去的時候,突然接到郵件通知,詢問他是否願意到太空學院擔任實操教職,主要負責實驗室教學,培養學生太空環境下實驗室工作。
當然如果願意接受這個教職,就需要他本人先進行一些特別訓練。比如在隨時可能面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實驗室操作,這既需要很多特別的技巧,也需要更多更嚴格甚至跟在地面實驗室完全不同實驗室章程需要遵守。
看到這封內部郵件之後,崔耀愣了十秒鐘,隨後立刻選擇了同意。
對於研究員來說是不願意擔任教職的,畢竟實驗室多香啊,誰沒事願意浪費時間去教學生呢?
但顯然這個教職不太一樣,崔耀似乎看到了不久的未來,他將成為首批在太空擁有自己的材料實驗室的研究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