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體大拿這種技術做錄取通知書?”
“對不起,體大通知書其實還屬於正常範疇,只有太空學院的通知書是這樣的。”
……
就這樣,在這個暑假,體大太空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力壓華夏所有高校衝上熱搜,硬是讓旁邊兩所高校的通知書在網路上連個水花都沒濺起來。畢竟不管華清跟燕北通知書做的再精美,技術上的代差還是擺在那裡的。哪怕是弄個液晶顯示屏上去,也沒有正兒八經的全息技術看上去酷炫。
當然也引起了許多媒體的興趣。
雖然在放暑假,但不少有路子的媒體還是聯絡到了體大的工作人員,去探詢這個問題。
姜逢節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東方新報財經板塊的記者,他的新聞敏感度還是很強的。其實他在小影片軟體上刷到陳洛的影片之後,就想到了要去體大采訪相關認識。
畢竟這個事情其實很有意思。因為通知書上用的技術如果用在手機上,意味著全息畫面將走進千家萬戶。
恰好不管是有為還是蘋果,新一代智慧語音助手的紅利已經差不多吃完了。人們對於智慧手機的創新點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趕緊再來點有意思的創新啊!
顯然全息顯示技術絕對就屬於這種有意思的創新。
不止是手機,作為電影愛好者,姜逢節覺得如果電影院也能有這種技術,接入真正的裸眼全息技術,對於未來的電影拍攝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說不定技術的革新能全面顛覆未來電影的運鏡方式。
說不定未來的電影還是能透過不同的角度觀看出不一樣的感覺。甚至一部全息電影只看一遍都是不夠的。
總之人家還盯著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已經從中看到了龐大的藍海市場。
作為財經板塊的記者他都已經開始考慮這將利好哪些股票了。
當然,最好還是能找到重點人群採訪一下,得到第一手訊息才行。
最理想的採訪物件自然是太空學院的院長寧孑。
但顯然不管是姜記者的面子又或者東方新報的面子大概都是不夠的。
尤其是寧孑本就對媒體人不太友好,哪怕是央媒想要採訪,都被這傢伙以“社恐”為藉口拒絕了。好在姜逢節有個朋友拍著胸脯說跟陳永剛很熟,讓他直接來京城,保證能幫著跟陳校長約頓飯。
結果等姜逢節來了京城才發現他這位京城的朋友其實是吹牛逼很熟……
是的,別說陳校長沒約到,就連體大一個教授都沒能約出來。更讓姜逢節無語的是,還吃了他兩千多塊……
好吧,想到如果這次拿不到第一手的採訪稿,來回機票跟請吃飯的花銷報社大機率是不會給報銷的,於是姜逢節只能咬了咬牙,第二天直接衝到了燕北體大。
這次久違的運氣終於來了。
雖然他是完全抓瞎的找到了寧園,但他到了之後恰好看到有人從寧園大院子裡走出來,姜逢節立刻湊了過去。
“您好,請問您是體大的嗎?”
“啊?是啊,請問你是?”
“您好,您好,我是東方新報的記者姜逢節,請問您是?”
“額……”崔耀看著面前這位熱情的記者,困惑的撓了撓頭道:“我是崔耀,寧園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有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