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展示環節並不是在室內,而是寧園周邊的操場上。
寧園旁邊的第二體育場初二下午就被整個封了起來,搭起了碩大的棚子。
有已經住進寧園的學者看到這一幕想要打探究竟,也都被工作人員禮貌的勸離。
到了凌晨零點左右,在車隊的護送下,一輛密封的廂式貨車駛入了體育場內,凌晨三點後又靜悄悄的離開。
隨後一切都恢復了平靜,暴風雨之前的平靜。
……
華夏時間2月6日,晨。
不得不說三月挑選的日子其實很不錯,大機率是對天氣進行了較為精準的預測。
一大早就能看出今天是京城初春裡難得好天氣,氣溫也早早的從零下突破到了零上三度。
寧園餐廳也一大早就熱鬧起來。
按照會議的安排,早上六點至九點是早餐時間,八點則開始正式簽到,簽到時間持續到九點半,隨後會議正式開始。
只不過跟一般的會議不同,簽完到之後,到訪的學者們並沒有直接告知去哪個報告廳,而是在驗證了邀請函後被帶到了寧園一樓的大型休息室內先行休息。
當有人問詢的時候,工作人員也會貼心的告知,在這次會議正式開始之前,為了這次交流順暢,會向學者們展示體大基礎物理實驗室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
毫無疑問這個回答也激起了許多人的興趣。
畢竟這次大家肯參會,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寧孑透過數學理論發現了銀心存在多恆星系統聚集的情況,讓大家對寧孑的理論很感興趣。畢竟這個結論是反直覺的,偏偏又被驗證成功,這也讓許多天體物理學家對寧孑的這套理論非常感興趣。
偏偏寧孑發表在《科學》上的那篇論文對理論本身解釋得並不多,這也是許多知名學者決定受邀來參加這次論壇的最初始的動力。
能夠看到最新的成果展示,那絕對是意外之喜。
於是負責跟大家做解釋的工作人員成了最受學者們歡迎的人,許多人猜出了所謂的新成果肯定跟被圍起的操場有關。但好奇心還是讓他們非常希望早點能知道些細節。
可惜註定要失望了,因為負責解釋的工作人員知道的著實也不多。
好在都是高知人群,這種場合大都還是講些紳士風度的,眼見在工作人員這裡得不到想要的訊息很快大家便三三兩兩的散開,開始跟熟識的人攀談,討論。
畢竟任何高階學術論壇都是交流的好時機。
當然除了這些學者之外,還有負責記錄這次論壇的攝影記者們。
科技頻道的駱克彰在年前便接到了今天負責記錄天文學論壇的任務,其實真要說起來作為科技頻道經驗最豐富的資深記者,他是真不想大過年的還要來體大這邊做拍攝任務的。
接下任務就意味著他過年的計劃完全打亂了,只能留在京城不能回老家了。
但臺長親自把他叫去,聊了半個小時說明了這次任務的重要性,他也只能硬著頭皮接了下來。畢竟臺長親自談話,還不同意那就真的是不識時務了。心底還是有些腹誹的,正經人誰會在大年初三辦這種重要的論壇?
更氣人的是,即便是負責全程記錄的攝影記者,拿到了這次會議的議程之後,他們也不知道會議正式開始前的展示內容到底是什麼。
這在駱克彰看來多少就有些過分了。
畢竟如果連要記錄什麼都不知道的,工作就不太好做,很可能會顯得沒有重點。
結果打電話回臺裡,得到的答覆卻是如果這個工作好做就不會找他這個經驗最豐富的攝影記者帶隊了,他們拍攝團隊必須無條件配合論壇主辦方的所有要求。
好吧,話說到這個份兒上,駱克彰也的確無話可說了。
好在很快他便接到了通知,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提前半小時進入到被大棚子封住的操場中,去佈置機位。
然後便看到了一塊被矇住的黑色幕布,以及站在操場中央跟幾位挺眼熟的科學家正聊著的年輕人,下意識的拍了幾張照片後,這才發現不需要他們提前進入是有原因的。
內部許多攝像機已經設定好了固定機位,他們的工作其實就是查漏補缺……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老記者的職業素養讓他在看到寧孑身邊那幾位大佬後,立刻意識到,今天大機率是要有大新聞的,畢竟那裡每個人就是他們臺裡都很難請得到的,而此時卻如同眾星捧月一般,圍繞著那個年輕人身邊。
呵,大年初三的大新聞咧。
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