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大概是比文學家更相信靈感或者說頓悟的那一群人。
研究了許多年的課題,卡在某個問題上,一卡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但突然某天如同開竅了一般,就把這個關鍵節點想通了的例子多不勝數。
觸發點可能是他人隨口一句話,丟擲的一個問題,一個孤獨的午後,甚至一片掉落的樹葉,完全沒有道理可講。
尤其是能走到院士這個位置的數學大老,大都有過這種頓悟的體驗。當靈感來的時候,面前的難題都水到渠成的解決了,成就無上榮光。唯一的問題大概就在這種靈感是不可控的,誰也不知道它會不會來,又或者什麼時候來。
所以數學家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當來了靈感的時候把那一瞬間想清楚的東西趕緊記錄下來。
更別提能給寧孑這樣幾乎是全才的年輕數學家帶來靈感,其實是件能拿出去吹牛逼的事情,未來寧孑又出了什麼大成果,在接受訪談或者寫文章的時候,順口提上一句靈感的來源,也能與有榮焉。
再加上體大這邊也沒有怠慢。
雖然寧孑沒來,但導師陳理想跟校長陳永剛也是全程陪同的,還有多米尼特·鄧肯、科南·拉馬爾這樣的世界級專家作陪,規格也足夠高了。
所以寧孑如同卓明謙預料的那樣,順利透過了論文答辯。
理論來說,已經可以稱呼為寧博士了。
不過寧孑在正式拿到博士畢業證之前,陳永剛在報告會最後宣佈了一個訊息。
“我宣佈正式聘任寧孑博士為體大終身教授,並給予一級正教授職稱。”
所以在陳永剛說出這句話後,直接可以越過寧博士,叫寧教授了。
這並沒有出乎現場許多人的預料,就好像博士論文答辯是走個過場,給大家一個可以下的臺階。
一級正教授的職稱遲早是要給的,就好像院士肯定要上的。
只是多少讓人有些唏噓。
畢竟別人可能要花大半輩子才能走完的路,這傢伙不過二十多歲就走完了。
卓明謙甚至懷疑學校就是在為寧孑明年上院士鋪路,畢竟如果明年寧孑增補上了院士,如果還不是一級教授多少有些不好聽。
而且院士每兩年選一次,每次選舉從提名到最終確定名單差不多要十個月。
今年12月上教授,正好過完年到了二月正好就開始新院士提名,明年這個時候正好差不多就是增補院士名單對外公佈的時候,這時間點卡的讓卓明謙只覺得歎為觀止。
至於新增院士提名需要三位院士寫報告,這對寧孑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不提範振華,盧正月兩人會無腦幫寧孑寫推薦信,光看一次論文答辯就來了八位院士,更別提寧園這次還挖來好幾位院士……想到這裡卓明謙欽羨的看了眼,站在寧孑身邊笑得如同花一般盛開的陳理想。
學生已經是一級正教授了,導師升正教授還會很久嗎?
等明年學生都是院士了,導師成為院士還遠嗎?
妥妥的人生贏家啊。
……
就在卓明謙心頭萬千感慨的時候,三月已經將署名為寧孑的新論文發給了世界知名科學期刊《科學》的投稿系統之中。
這是一篇涵蓋了數學、物理、天文多層次的論文。
從提出構想到論文完成總計耗時五小時零三分。
其中絕大多數時間其實是用於計算的。
寧孑在系統資料庫裡寧為不等式的基礎上,改進了公式,三月再根據這個公式跟構想,計算出了幾種可能性。然後公佈了出來。
能如此快的完成論文,除了三月本身就是論文快槍手,在有了較為詳實的計算資料之後,能快速生成文件之外,更因為這篇論文其實結構也非常簡單。
提出猜想,然後給出計算方法跟結果,然後直接丟擲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