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告曝光之後,最先在網上引發熱議的是一位華清大學工程院的院士大佬在朋友圈發的內容。
“沈學兄是我老友,近些年一直在雙旦大學做複雜產品數字化設計的工作,今天突然打來電話,詢問京城最近的情況,一問才知道他打算去隔壁的體大,繼續他的研究。這很讓我詫異,畢竟沈學兄紮根在明珠已久,在那裡付出了太多心血,更培養了無數學生,實在想不通他怎麼突然動了挪地方的心思。
再三詢問才得知原來是體大寧園承諾為他提供心心念念許久的一座包含了多種先進數控機床、加工中心、高階測量裝置以及多級分散式控制計算機的中型數字化裝置研發實驗室。而且還將按照他的心意搭配快速工藝準備,複雜結構件高速切割加工,柔性跟可重構生產線跟對應的製造執行系統,等等。
按照我的估算,即便是勉強達到這些需求,寧園的投資起碼也得兩個億,如果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甚至頂尖水平,這個上限就不好預估了,或者說很難預估,因為最先進的數控機床,甚至溢價都很難拿到。當然,這還不包含實驗室本身的建造成本,以及研發過程中所需材料的費用,那需要另外的研發資金投入。
為老友感覺高興,同時也希望體大寧園能認真對待這一許諾。如果老友的研發實驗室真的建成了,我想以他的性子可能會直接把家安在這間實驗室裡面。對他來說機器的轟鳴聲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但高興的同時也有欽羨,如此鉅額的投入,終歸是可遇不可求的。可嘆的是,研發環境的進步,竟是起自與一場意氣之爭,頓時又覺得不知道如何言語,心塞至極。”
好吧,很明顯老院士就是在自己的朋友圈隨便吐槽了兩句,但被人傳到網上,影響自然便開始無限放大。
畢竟院士的吐槽可是很難見的。
而且院士本身的訊息渠道,也絕對比一般人要大許多,真實性本就更有保障,於是這則訊息最先是在高校圈開始傳播,然後開始迅速發酵。
對於各大高校的管理層跟教授們來說,最初知道這條訊息,大都立刻開啟了八卦模式。
不計代價挖院士這種事情,其實都還在大家的理解範圍之內。
有錢的高校揮舞著研究資金,承諾興建各種實驗室,全國到處挖影響力大的院士,在高校圈並不是新聞。
但是這訊息禁不起打聽啊,隨便一問,很快無數人便得知體大這次可不止挖了一位院士那麼簡單,是直接打算幾十位院士,外加數百萬人計劃的佼佼者以及許多做研究的中堅力量時,大家都懵了。
體大寧園群發的邀請函也就是這個時候在網上開始曝光的。
這麼玩哪所學校能受的了啊?
更壞的是,據說體大寧園挖人還專挑三十到五十五歲之間,近期依然在做研究有成果的。這特麼簡直壞透了。
即便雙旦大學是出了名的家大業大,但遭遇這種挖人方式,也得元氣大傷。
這要是換了其他次一點的學校,開出這麼好的條件,來集體挖人,那基本可以直接關門歇業了。
骨幹全沒了,還做什麼研究教什麼學生?
於是這一刻全華夏但凡家裡有位正值當打之年院士坐鎮的高校,都開始緊張起來。
雖然說華清院士大佬的朋友圈暗示了,雙旦大學遭遇這種破壞式的挖人,大機率跟其經濟管理學院的教授向寧孑開炮有關,但文化人往往會想的更多。誰特麼知道體大這個暴發戶是不是隻是以這個做藉口幹這種事呢?
於是許多高校突然就開始召開各種臨時會議,從上至下開始傳達學校內教授、研究員絕對不允許參與網路上邢建新發起的針對寧孑的半導體發展之爭,已經參與的則立刻刪除網上發言的內容。
遭不住,這是真的遭不住……
不管體大現在是個什麼情況,但絕對不能讓他們找到由頭,跑來自家頭上挖這麼一鋤頭。
當然跟學校裡大佬教授跟中堅研發力量的談話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自然科學類優勢專業的教授,學校內國家級、高官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副研究員也成了談話的重點。
一堆的校長更是少不了開始給陳永剛去電話。
寧孑是很難聯絡上的,但是陳永剛卻是經常拋頭露面的,他比較好找。
於是這位陳校長的手機再次成了熱線電話。
打來電話說的內容還同質化驚人,都是在旁敲側擊體大寧園這大概是需要多少人的,專項科研資金還追加不?這禍害完雙旦大學應該不會再亂來了吧?
當然這種題目對於陳永剛來說必然只是小兒科的。
於是陳永剛每個電話都沒有任何不耐,基本上就是寒暄之後,便開始闡述這次事件完全是對方動手在先,體大寧園只是在完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開展防守反擊而已,當然最後更少不了各種賭咒發誓跟對方之間血濃於水的兄弟院校之情,真要缺人的話,就算把雙旦挖空也絕對不會向兄弟院校揮哪怕一下鋤頭……
今天,陳校長嗓子因為發誓太多,啞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