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多米尼特本就對這項工程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他相信肯定不止他一個人會如此詳細的考證寧孑的論文。既然到現在都沒曝出這些猜測,那大半是很難找到破綻的。
只是挫敗感更加強烈了。
因為當這樣逐字逐句的去分析論文就會發現,作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太可怕了,簡直像機器一樣精密。
多米尼特對於機器智慧有過研究,並得出過一個結論。
人工機械智慧的發展是標準的跳躍式發展模式。
具體來說就是當人類某項能力要比機器更強的時候,這個階段的機器智慧跟人類的能力比起來就好像個弱智,呈現出永遠無法跟人類相提並論的態勢。
可一旦技術發展到機器在某方面的能力要開始跟人類某項能力持平後,機器智慧的能力會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直到人類望塵莫及,根本無法與其匹敵。
這就好像曾經IBM開發的深藍超級計算機。
最初的國際象棋軟體,是根本無法跟人類匹敵的,甚至對於那些棋壇聖手而言,用計算機軟體來訓練都嫌電腦太菜了。但當1996年2月,深藍計算機第一次跟當時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交手,以2:4落敗後,接下來的一次比賽,就直接戰勝了人類頂尖選手。
進步的當然不止是這種娛樂性的比賽。
這些年計算機影象識別,語音識別領域同樣在突飛猛進的發展著。
寧孑的論文給他的感覺就是機器超越了人類撰寫論文能力之後,帶來的質量提升。
當然這個想法剛從多米尼特的腦海中冒出,就被他揮去了。
畢竟現在的人工技能技術依然還很弱小,在很多方面對比人類本身的能力都顯得極其弱智,尤其是在寫文章這塊,如果真的讓機器來生成一篇論文,絕對能讓審稿人看得想死。
所以在前往華夏深入瞭解寧孑之前,多米尼特決定暫時放下他對寧孑所有的成見。因為這些成見會干擾他見到寧孑後對這個傢伙的整體判斷。
在對比論文無果之後,多米尼特便開始蒐集關於華夏的一切資訊。
尤其是華夏京城的資訊。
這次他聽了一位哈佛教授的話,沒有從國內的媒體上去了解華夏,而是透過網路跟一些已經在京城定居的美國人聯絡上,從他們口中來獲取對華夏的整體印象。
果然得到的回答跟媒體上那些報道幾乎完全不同。
聽起來那裡其實還更為自由。
更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據說如果願意的話,哪怕半夜也能在京城到處遊蕩,只要不大聲吵鬧,影響到居民休息惹來警察的話,並不需要太擔心安全問題。只不過大半的地方太過冷清,大家不回去而已。
這在多米尼特聽來的確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即便波士頓的治安情況其實挺好了,尤其是哈佛所在的劍橋周邊安全係數是極高的,但有些街區他還是肯定不會去的。雖然去了不一定會發生意外,但誰會平白讓自己暴露在可能遭受的風險之中呢?
尤其是波士頓南邊一些無家可歸者多的街區,那些遊蕩在街頭的人都是不穩定因素。根本無法知道會不會有人突然發瘋,給你來那麼一下子,都找不到人說理的。
這在哈佛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識。但在華夏似乎並沒有這種困擾,所有的街區都是一樣的。這即便是在華盛頓也是難以想象的。
根據他了解到的資訊,華夏人口是美國的近五倍,而且國民生產總值遠不及美國。京城還是華夏的超級城市,有兩千多萬人在那裡工作生活,多米尼特想不通什麼力量能讓如此多人都能安分守己的。
好吧,華夏果然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其他的資訊還有很多,很龐雜。
他諮詢了三個在華夏生活的美國人,得到的資訊其實很雜。
當然這跟三人的生活軌跡跟關注點不同有關。有人抱怨京城糟糕的天氣,氣候乾燥,冬冷夏熱,有人認為京城很多時候空氣質量不高,讓人憂慮;還有人瘋狂吐槽華夏京城應該改名為堵城,而且還在向越來越堵的方向發展。
但三人對於安全方面的描述都是一致的,這也讓多米尼特對這次華夏之行愈發憧憬。
其實只要治安好,其他方面他並不在意。畢竟他去華夏是挑戰人生的,不是去挑戰生命的。
在多米尼特的期待中,終於等來了出發的日子。
坐在飛機上時,他只感覺每個毛孔都在快活的唱著歌……
“寧孑,我來了!”
……
就在多米尼特乘坐飛機開始朝著他的夢想之地進發時,奧博特·雷洛乘坐的飛機剛剛降落在了他的夢想之地——美國,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