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昭昭,護我大明!”
“殺!”
……
碧雞關。
作為雲貴茶馬古道九關十八鋪中的其中一關,此處地勢險要,曾是大理段氏和周遭城池的重要上路古道,古人稱為“五尺道”。
剛剛被封為黔國公的沐英,騎坐在一匹馬上,身後大明精兵如狼似虎,眼眸噴火,手持火銃刀槍,從碧雞關關隘中魚貫而出。
“爹,這是昆明的鷹信!”
沐英之子沐春身披重甲,騎坐在一批黃驃馬上衝上前來。
父子二人,皆是身材魁梧,修長健碩,且氣息沉凝。
沐英正值壯年,面白少須,眸子修長,雙眸精光閃爍,他本是流民子,後來加入紅巾軍孩兒軍,因為作戰勇猛不懼死,被朱元璋收為義子,之後一路以軍功積累到徵西大將軍,如今獲封黔國公,永鎮雲南。
為了保證雲南和周遭國家,如緬甸,暹粒等國的茶馬商路,沐英剛剛初步平定雲貴戰亂,不顧分出十餘萬兵力駐守各處關隘,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仍然馬不停蹄直奔五尺道,想要打通九關十八鋪,為大明打通南方商路,保證軍糧軍馬和茶葉,鹽巴供應。
尤其是軍糧……
大戰之後,必有災荒。
此災荒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如今大明在雲南很難徵收到足夠多的糧餉,地方上的土司頭人,佛頭,色目商賈,有自己的碉樓堡壘,建造在崇山峻嶺上,易守難攻。
大明若是不保證足夠多的糧餉,無需蒙元殘存餘孽反叛,自己就亂了。
誰知,昆明的色目商人,趁著大明分兵,昆明守軍不足時又勾結蒙元殘存勢力反叛!
沐英伸手拿過那鷹信,他長子沐春有些沉不住氣,急切道:“父親,昆明只有老弱守軍兩萬餘人,缺少火銃火藥,如何得守?我們是否加快行軍!”
沐英卻眸子淡淡地掃了他一眼。
“軍事豈可心亂!?”
沐春聞言一愣,咬著牙低垂下頭。
自幼在朱元璋身邊言傳身教,沐英養成了泰山崩於前而不變的心性,入雲南第一戰,他在面對數倍於己的前元梁王大軍,使計策隱憂元軍上當,一舉擊潰三十萬元軍。
就在不久前,更是以不到兩千人的精銳明軍,面對土司頭人思倫發調集的上百頭大象的象軍,沉穩冷靜,以火銃三段擊配合神射手火箭加上火炮,直接擊潰思倫發以上百頭大象配合的五千餘人。
對,我華夏在大明建國之初,就已經有當世名將,沐英,以三段擊形式擊潰了號稱可排山倒海的象兵部隊!
沐英眸子掃了掃遠處,沉聲道:“將全軍戰馬集合起來,一人三馬,以千人為隊,隨我先行。”
“你率後軍,將輜重,繳獲,重甲全部留在碧雞,輕裝步行來援!”
沐春一驚,忙道:“爹,您怎麼能親自出擊,不然讓我……”
沐英卻又淡淡掃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