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討厭的就是在偏遠地區建設基站。
因為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用。
但每個基站的佈設成本就高達上百萬。
運營成本每年也也要好幾萬。
但不建還不行。
因為國家要求訊號覆蓋率。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有了天龍衛星作為中轉。
就不用增加線路傳輸的成本。
以前一公里的線路傳輸成本差不多就要十萬塊。
十公里就要一百萬。
一百公里就要一千萬。
而且還要定期維護非常的麻煩。
現在有了衛星以後就不用那麼麻煩了。
如果再搭配一套太陽能充電板和一個小型風力發電機。
還有一套小型儲能裝置連電也省了。
這才是關鍵。
當然還可以透過移動連結裝置直連衛星。
這就更方便了。
不得不說天龍計劃讓以前很多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
高正飛也終於看到了讓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了。
……
蘇翰接到了高正飛那邊傳來的試驗衛星驗證成功的訊息也是非常的高興。
隨即決定建設一條衛星生產廠。
計劃年產衛星三千個以上。
不過就算是這種規模的衛星生產也要十多年才能完成天龍計劃。
可見這個計劃的規模之大。
不過這個基地他打算建設在南海島。
同時再建設一個衛星發射場。
嘗試進行海上回收。
到時候一南一北兩個發射場。
北邊執行重要發射任務。
南邊的執行衛星發射就可以了。
……
至於天龍計劃的具體實施。
蘇翰有著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