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星期六,上午。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趙孟頫’筆意+5%”
看著空間裡的那支金色小毛筆,杜守義精神不由得一震。久違了。從元旦那會兒獎勵了‘王羲之’筆意後,已經有大半年沒見著這根金色小毛筆了。放出心網檢查了下四周後,他鄭重其事的下載了那份筆意...
系統對杜守義的培養和對寧建國的有些類似,就是直接獎勵筆意,卻沒有理論。就好像告訴你該怎麼寫,但為什麼這樣你得自己琢磨,自己去看各家書論。
系統交叉著給杜守義兩種筆意也許有點道理。趙孟頫以前字也不怎麼樣,年輕時得了張王羲之的帖,然後從模仿大王開始真正習書。可以說,他是王羲之最好的繼承者之一。這句話並不是憑空亂說,是有根據的。
說到這裡,必須提到一位明朝書畫大家董其昌。
趙孟頫在中國書畫史上是個空前絕後的人物,稱其‘獨一無二’也不為過,因為他在書畫兩個領域都有‘革=命性’的成就。
不是一個,是兩個領域同時具備。而董其昌也是‘書畫雙絕’,在藝術史上佔據了極高地位。
在書法上,董其昌和趙孟頫較了大半輩子的勁。一生都在拿自己和趙孟頫做對比,對他老大的不服氣。
但到了晚年,董其昌不得不承認趙孟頫為‘書中龍象’。什麼意思呢?‘右軍如龍,北海如象’,就是說趙孟頫堪比王右軍和李邕李北海。
‘超唐邁宋,直接右軍’,也是董其昌給出的評價。不談人品,以董其昌的書畫造詣,這樣的評價就很具權威性了。
不止如此,在書法界,趙孟頫還是一位‘絕唱級’的人物。
楷書四大家:歐柳顏趙。自趙孟頫之後,明清五百五十年,再也沒有出現第五位。
至於民國以後,軟筆式微,硬筆登場,後來更是鍵盤橫行天下,再想封神已是天時地利所不允許了吧!
杜守義手裡有一張趙孟頫的真跡,是份楷書。有一張米芾的行草,其餘各路名家碑帖也在漸漸收集。以他的腦域活躍度,再加上筆意加身,現在每晚都有老鼠掉在米缸裡的感覺。
這次獎勵的‘筆意’對‘畫技’也有助益。趙孟頫講究‘書畫本來同’,即書畫用相同筆法。
後世啟功先生說過書畫的‘同核’問題,這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指的都是用筆的問題。
‘要不趁著筆意還熱乎再畫上一張?可畫什麼呢?’
自從下載了工筆畫技能後,杜守義只畫了幾張家裡的二哈和小機靈,給隔壁小虎拿著做臨摹範本,這讓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畫畫只是念頭一閃,隨即又被他擱到一邊,每天事兒太多,他實在沒有那份心思。
小北去唐山開了兩天會,今天剛返京,守桂也回來了,但他沒時間多陪。每逢週末,小診所就會異常忙碌,門外會早早等著那些病人和家屬。
“杜...大夫。”
“張師傅?”
杜守義見到眼前的病人家屬笑了,那是他機修車間的老同事了。
“您是長輩,還是叫我小杜吧,這位是?”
“哦,是我姐。她這肩膀前兩年受了傷,這幾年反反覆覆的,去了不少醫院可一直不見好。麻煩您給看看?”
“行。您扶她坐這兒。”
杜守義答應了一句認真檢查起來。......
杜守義在問診的時候,大勇就在一旁學著,遇上廠裡同事,杜守義就會給他們介紹兩句,讓大夥知道自己有這麼個手把手教導的徒弟。他的那些小心思誰都沒說,但小動作一刻都沒停過。
直到晚上快九點了,診所才送走了最後一個病人,安靜了下來。
“大勇,把外面凳子收拾一下,準備回家。”杜守義吩咐了一句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