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他派兵相繼奪回塞門諸寨,修復已破蕩的金明寨、萬安城等。九月,范仲淹遣將軍任福破白豹城,迫使入侵保安軍、鎮戎軍的西夏軍撤兵。又派狄青等攻取西界蘆子平,種世衡興築青澗城營田實邊。十月,遣朱觀等襲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餘寨。同時修築青澗城和鄜城,作為軍事基地,節省邊費。
仁宗為這支軍隊賜名康定軍。
十二月,朝廷採納韓琦、尹洙之策,下詔在次年,正月上旬,由涇原、鄜延兩路同時出兵,大舉伐夏,但范仲淹與在朝中的杜衍、歐陽修等皆以為條件不成熟,主張積極防禦,尋覓戰機,小規模出擊。
范仲淹在戍邊西北期間,逐漸培養出狄青、種世衡、郭逵等有才幹的將領,其他如張亢、王信、範恪、周美等,也是范仲淹所拔擢的。
所以論軍事才能,范仲淹比趙昕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可要強多了。
范仲淹見趙昕被難住,便說道:“殿下!禁軍不是你親自訓練的龍騎團,作戰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臣才是守衛廣源州的最佳合適人選。”
趙昕掃了其他武將一眼,心想:自己招攬的這些武將都還在成長中,若把廣源州交給他們,還真的比不上交給范仲淹要放心。
“既然如此!廣源州就交給先生了!待敵軍疲弱之時,本太子將親率五千騎兵從背後殺出,屆時先生與我裡應外合,定能大敗敵軍。”
趙昕握緊拳頭說道。
范仲淹抱拳道:“殿下但請放心,昔日老臣曾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今日就是老臣兌現誓言的時候了,老臣就算拼上這把老骨頭,也會將廣源州守住的!”
“狄詠!”
趙昕忽然想到了什麼,忙大聲道。
“末將在!”
狄詠穿著一身重鎧出列道。
“本殿下令你率重騎兵營同先生一起守衛廣源州,戰場戰機稍縱即逝,若本殿下找不到機會,你定要率重騎兵保護先生殺出重圍。”
“末將領命!”
“殿下如此待老臣,老臣必肝腦塗地以報殿下厚待之恩!”
趙昕或許也沒想到,他將重騎兵留下的無意之舉,竟然為他提供了絕佳的戰機。
......
桂州城內,轉運使蕭固收到太子殿下的傳信後,一方面派廂兵源源不斷地往廣源州運送軍糧,另一邊又奉趙昕之令,讓各處守將緊閉城門。當然,他還是派人快馬加鞭前往朝中報信去了,畢竟交趾國六萬大軍來襲,不是一件小事,若殿下有所閃失,那麼他這個轉運使也就當到頭了。
與此同時。
汴京,皇宮內,太子殿下傳來書信說,儂智高已經被收服,並以不到兩百人的傷亡,大破交趾國五千兵力,並陣斬交趾國第一猛將。一陣大臣都聽得一愣一愣的,沒成想太子殿下訓練出來的軍隊竟然如此強勁。
趙昕遠在廣南西路,仁宗自然無法獎賞他,只好賞賜了東宮諸妃不少金銀玉器,以聊表心意,又加封苗貴妃為賢貴妃。
但賞賜剛下發完,便有蕭固的使者來報,信中言:交趾國派六萬大軍入侵,太子殿下決定禦敵與國門之外,所以搶先攻下廣源州,打算誓死守衛廣源州。
仁宗聽聞後,趕忙召集朝中重臣商議對策。他不著急不行,後宮朱才人和曹皇后相繼誕下皇女,所以他還是隻有趙昕一個兒子,能不著急嗎?
再三商量後,仁宗最終在韓琦和夏竦的建議下,拜狄青為帥,統領十萬禁軍晝夜不息的趕赴廣源州。
煙花若殤:求收藏推薦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