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張茂則是一個理智冷靜、剛烈手腕、深情刻骨、情義兩全的完美宦官。如上善之水,同時具備溫柔且彪悍兩種極端的特質。
趙昕還不是太子的時候,張貴妃生子,對他動了殺心,所以沒少設計謀害趙昕,趙昕最終能順利的躲過去,也少不了張茂則的幫忙,所以張茂則是一個可以讓他相信的人。
“張都知今夜前來,想必定然是將朕交代的事情給辦好了,朕眼下特想知道,朕的內藏庫還有多少錢財!說一下大體上的數字就行了!”
趙昕很是直接的問道。
“回官家,具統計,內藏庫中還有黃金18萬兩,白銀130萬兩,錢1300萬貫,絹200萬匹......”
聽到張茂則唸完,趙昕不由得眉頭皺起,大宋的財政眼下已經到了瀕危的邊緣了。
皇帝的收入是不靠國庫的,他有自己專門的來源,比如山川林澤稅、鹽鐵稅、榷場稅等,只要稍微從裡面摳出一點來,就足夠皇帝使用了。此外還有藩國進貢的物品、抄家籍沒的財產、到周邊國家打劫的東西,都是皇帝的私產。
宋太祖趙匡胤在陸續平定各藩鎮後,並沒有將掠奪來的財富納入自己的私產,而是放在了一個專門的存錢機構,也就是封樁庫,以後每年朝政的結餘也放在了裡面,本來是打算用來攻打或者是贖回燕雲十六州的,但最終,宋太祖無疾而終。
宋太宗即位後,拿出了一部分錢財前去打遼國,結果這個瞎指揮的傢伙最終兵敗白溝河。
到了宋真宗時期,“三冗”現象開始顯現,遼、宋邊境又衝突不斷,軍費激增,國庫相當吃緊,再加上西夏這個小跳蚤不時跳來跳去,讓北宋朝廷壓力山大。
這時,有人想到了內藏庫。可是錢到手了又要吐出去這放在誰身上都不爽,宋真宗雖拿了幾次錢解燃眉之急,但明確警告管財政的三司們以後自己想辦法,甚至嚴令內藏庫的官員們不得將內藏庫的賬目洩露,否則殺頭。
在宋仁宗時期,朝廷內部的財政已經逐漸虧空,社會中的生活極其困苦。而仁宗不得已只能把內庫裡的錢拿出來使用。
到了宋神宗時期,整個國家的國庫都已經快耗空了,內庫裡的錢財已經消耗殆盡,這對於國家來說已經沒有任何的後備隱藏能量了,如果這時再出現大規模的饑荒,或者是戰亂問題,國家沒有財政去支援這場戰爭,必定會迎來滅亡。
“張都知,朕前些日子命人統計東宮內藏庫,計有黃金三十萬兩,白銀500萬兩,錢3000萬貫.....朕打算把兩庫合併唯一,改為皇家宮庫,由張都知掌管。”
趙昕想了一下說道。
“諾!”
張茂則恭敬的回道。
張茂則下去後,趙昕默然想起,大宋的國庫其實早就入不敷出了,皇佑四年,災害四起,都是仁宗從內庫中拿出錢財來救災的,而皇佑五年的裁軍,遷移百姓至流求,也都是內庫出的錢。
除此外,大宋皇帝的內庫還是全天下最大的放債主,百姓遇到天災人禍,向內庫借錢,國庫沒錢了,向內庫借錢,官員的俸祿發不上了也向內庫借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用何法子才能改變這狀況呢?”
想起宋朝的朝政,趙昕不由的頭疼!
一起看書網 手機閱讀請訪問『』,全文免費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