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昕登基後,雖然也經常詢問兩府的建議,但直接下詔的次數居多,宰相龐籍是個老好人,自然是不願意的罪他的,也不敢同他爭奪權力,文彥博先前雖然同他針尖對麥芒,但自從經歷了被貶到重返朝堂之後,對他的各種政策也都是持擁護態度的。
但這樣真的好嗎?趙昕不由得捫心自問,他雖然是穿越者,但也是一個人,是人就會有優點,同樣也會有缺點,他的詔令也並非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他自從登基後就想廢除兩府制度,改為明朝的內閣制,從而加強君權,雖然皇權膨脹是封建社會最終的產物不假,但同時高度膨脹的君權也昭示著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毀滅。
“你說朕手裡的權力是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呢?”
趙昕忽然朝著一旁的耶律寒香問道。
耶律寒香沒想到趙昕會問她這樣一個問題,她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良久,耶律寒香才悠悠的說道:“秦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建立中央集權的皇權,秦朝時中央設三公九卿,三公之一是丞相,丞相的權利很大,甚至威脅皇權。
西漢時,漢武帝時,為加強皇權,重用身邊做侍從、秘書的人,削弱了相權。
魏晉南北朝時,形成了三省體制,進一步削弱相權。為隋唐奠定基礎。
隋唐時,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互相牽制,相權分散,加強了皇權。
北宋時,最高行政機構稱為中書門下,又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原屬宰相的行政權、軍權、財權。
元朝,中央設中書省,但元朝後期宰相權利越來越大,削弱了皇權。
明朝,正式廢除宰相制度,君主專制大大加強。
清朝,雍正年間,朝廷設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耶律寒香說完之後,看了沉默不語的趙昕又道:“其實君主的權利大與否並不是很重要,而是取決於君主是否賢明,但縱觀歷史,不論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還是虛懷若谷的唐太宗,似乎都有著極大的缺點,但他們的功績夠高,是故這些缺點才沒有被放大!簡而言之,真正意義上完美的賢明君主是不存在的,而權力依舊是不變的,所以該怎麼做,官家心裡其實清楚的很!”
趙昕看了耶律寒香一眼,有些無奈的說道:“你千萬別高看朕,朕真的沒打算限制君權,不得不說,手握大權的滋味真的很不錯,朕想,朕有生之年只怕都會攬權不放。”
“那也沒什麼的,畢竟總體來說,你這個皇帝做的還不錯,即使不算明君,但也算是英主了,更何況眼下大宋正是裂變的時候,資本主義剛剛萌芽,需要一個及其有魄力的君主一直堅持下去才行,所以你眼下想要加強皇權是必須的。”
耶律寒香曉得,大宋重文輕武人的政策實行了近百年,想要有所改變,就必須打破這沉重枷鎖,而能打破這沉重枷鎖的人,是皇帝,而且是一位擁有神聖地位和至高無上的權力的皇帝。
趙昕抬頭仰望著漫天星空,自言自語道:“朕如果放棄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只怕連朕的家人都無法守護!”
......
煙花若殤:新書已來站短,歡迎各位前去投資賺取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