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此時也不打算再對朝中眾臣隱瞞了,他便笑道:“圍而不攻,是朕下的命令。”
范仲淹好奇的問道:“官家此舉莫不是想學戰國時的燕昭王?”
“卿為何說朕想學燕昭王?”
趙昕心想,之所以圍而不攻,是為了吸引遼國的軍隊,跟燕昭王又能扯上什麼關係?
范仲淹拱手回道:“官家!戰國時期,五國伐齊,燕國將領樂毅連下幾十座城池,齊國只剩下即墨和莒城,眼瞅著齊國就要滅亡了,但燕昭王卻下令圍而不攻,結果燕昭王去世後,燕惠文王猜忌樂毅,樂毅被迫逃亡趙國,沒了樂毅的燕軍很快就被齊國打敗!臣以為眼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即刻攻破夏國都城才是上上之策。”
趙昕前世也對五國伐齊研究過,既然范仲淹拿五國伐齊說事,趙昕便笑道:“五國伐齊的事朕知道,按理說齊國這個大國不應該這麼慘才對,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錯就錯在齊湣王這貨太好哄,中了燕國細作蘇秦的詭計,出兵滅宋,結果宋雖然滅了,但齊國也是元氣大傷,這才有了後面的五國伐齊!可是如此?”
“想不到官家對五國伐齊這麼精通,既然如此,臣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范仲淹拜道。
趙昕又道:“樂毅本來可以一戰滅亡齊國,創下不世功績,但是燕昭王卻奉行王道教化,想要齊國剩下的兩座城自動投降,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
文彥博奏道:“官家既然知道燕軍的下場,應該早點做出決斷才是!”
趙昕笑道:“卿們不必擔心,朕不是燕召王,夏國也不是齊國,朕發動伐夏戰爭,為的就是滅亡夏國,之所以暫時的圍而不攻,是因為朕在等一件事!”
龐籍皺著眉頭問道:“老臣斗膽!敢問官家是何事?”
老將王德用拜道:“官家!眼下戰局未定,這等機密要事不應該隨意吐露!”
他是為數不多知道趙昕計劃的武將之一。
“王將軍之言好沒道理,龐相乃一國之相,某不明白官家有何事,以至於連一朝宰相都沒權知曉?”
王德用的話剛落,黑炭頭包拯就朝著王德用開啟文人吐槽模式。
趙昕這才說道:“據細作來報,夏國向遼國求援,為此沒藏訛龐甚至不惜割讓城池!朕本以為遼帝定會答應沒藏訛龐的請求,但沒想到的是遼帝竟然選擇了拒絕!這也導致朕最初的打算只能胎死腹中!”
趙昕千算萬算沒想到耶律洪基竟然拒絕了沒藏訛龐的求援,他的大軍和糧草都已準備好,為的就是遼國出兵救援之際,趁機奪取燕雲十六州。
在趙昕看來,遼國文臣武將眾多,不乏能臣輩士,在國家利益面前之下,定然會選擇救援西夏,但沒想到自從宰相劉六符去世後,耶律洪基便任命興宗弟耶律重元為皇太叔,加號天下兵馬大元帥。
耶律重元倒是想救援夏國,但是耶律洪基認為夏國本來就是宋朝領土,且宋遼為兄弟之國,自己的妹妹又嫁到宋朝,眼下正是蜜月期,豈能違背盟約幫助西夏呢?先前夏國出兵伐夏,宋朝也沒趁機勒索遼國,而是選擇了兩不相幫。所以耶律洪基認為眼下宋朝伐西夏,遼國也應該兩不相幫才對。
遼國不少大臣認為,西夏部落林立,宋朝佔領西夏反而會讓宋朝越陷越深,更何況西夏除了戰馬,羊皮之外,也沒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眼下若是出兵救援西夏,定然會激怒宋朝,到時候宋朝來個封邊禁貿易,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