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嘲諷,胡天洲自是不當做一回事,可是,馮夢龍此時這般語氣,卻讓他一臉懵。
不會吧?
真喜歡這書的,就這些寫信的人嘛,合著其他一百多號人都看不上這本書?
他不禁眉頭一皺。
該不會,是因為使用了白話文吧?
也對。
幾百年後的民國,就有不少人推行白話文寫作閱讀,直到民國結束,真正使用白話文的也沒幾個,充其量。也就是文白交雜。
現在可是大明末年,距離近代化還有好幾百年呢,怕不是老百姓真無法接受白話文了。
唉!
推行新文化,比自己想象中的要難的多。
胡天洲默默坐到了一旁的椅子。
張三冷冷的斜了他一眼,嘴中哼聲不斷。
很快。
十餘名編纂便齊聚在了馮夢龍的房間裡。
文印處出版書籍自有規矩,除了要透過編纂們的稽核,試讀之人的意見也極為重要。
畢竟。
每年文印處能收到的各種各樣的書,不少書籍異想天開,天馬行空,讓人匪夷所思。
而編纂們不僅要顧及這些書籍和朝廷方針是否相符,還得看有沒有一定的文學性。
文印處本來就是個虧錢的行當,雖然其他人不明說,但馮夢龍等人也有意識的想從這些書籍中挑選出熱門爆款,以實現盈利,即使賺不了錢,少虧一點也是好的。
只有參考試讀之人的意見,才能集思廣益,綜合評判,決定這本書到底能不能出版。
正因為有這個試讀制度,和其他那些印刷書籍的文學鋪子相比,文印處出爆款賺錢的能力不算弱,只因為文印處盤子大,尤其按照總執事方針,對於一些有才華但是寫書慢的作者,文印處也會給予一定補助,各式各樣的花銷才使得文印處一年下來剩不下幾個錢。
不過。
一本書想順利出版也不難,只要獲得試讀之人五成好評就行。
胡天洲雖有些忐忑,暗暗祈禱,不低於五城就好。
不然。
哪怕他是七省商團總執事,這本書大機率也是出版不了的。
但這可是大明第一部用白話文所寫成的文學作品啊!
一旦成了。
其標誌性意義,可比其本身文學價值以及經濟價值高得多!
只是。
聽馮夢龍所說,這好評率似乎有點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