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為了快速樹立自己的音樂風格,將“國風”這個標籤打出去,那麼《月光》肯定是不二之選。
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他沒法還原《月光》這首的歌的編曲,因為其中使用到的樂器不止有二胡,還有古箏、蕭、笛子、琵琶等多種民族樂器。
能找到一個巫巴已經是他運氣好了,再讓他湊到會這些樂器的樂手實在太難了。
指望別人,還不如等他扭蛋的時候,開出這些樂器技能。
但如果不用這些配器,那麼這首歌就難以體現其“國風”的特點。
因為與《蘭亭序》不同的是,這首歌並不是五聲調式,而應當看做西洋調式中的小調歌曲。
而地球上的“中國風”指的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一種風格。
但實際上如果一首歌同時包含了上述的“古”和“新”,哪怕沒有包含所有條件,我們一般也將其稱為“中國風”歌曲。
這就是為什麼前世市面上那麼多“中國風”歌曲,實際很多就是用一些半文半白的詞配上流行歌的旋律。
李爾對此並沒啥見地,但他覺得如果要將“國風”的牌子立住,一開始就儘量不要削弱“古”的存在。
《月光》這首歌之所以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古韻,是因為各種民族樂器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他不想讓《月光》這首歌成為一首空有古風歌詞而落入俗套的歌曲,所以不想在沒有準備好時拿出這首歌。
當然,以他現在的唱功也難很難拿下這首歌,其中頗具R&B風格的節奏和各種轉音既是這首歌的魅力之處,也勸退了很多人。
所以,李爾考慮過後,還是選擇拿出《一樣的月光》這種芭樂(BALLAD)情歌。
在草莓臺的音樂練習室裡,李爾用鋼琴伴奏,自彈自唱《一樣的月光》。
劉喜閉上眼睛,細細品味,既覺得驚喜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他沒想到李爾能夠拿出這麼市場化的一首抒情芭樂,其實相比較前一首《蘭亭序》,這首歌可能更容易推廣一些。
因為華夏人愛抒情歌絕對不必懷疑,現在開啟圈圈音樂的熱歌排行榜,芭樂歌曲佔據了半壁江山,這與華夏人的文化和語言有很大關係。
不過想到之前的那首《蘭亭序》,也在寫“愛情”,所以在劉喜心裡,李爾已經是個寫情歌的老手了。
“小李,沒想到你寫的歌詞這麼細膩,可以嘛你小子”,劉喜意味深長地看向李爾。
“沒有沒有,跟老師比還差火候,畢竟沒有實際經驗”,李爾開玩笑道。
“那不行呀,‘感情’可是創作者最寶貴的一筆財富,你還是得多多歷練”,劉導師以過來人的口吻告訴李爾。
“雀食,雀食”,李爾表示贊同。
不過他並不擔心“才思”枯竭,畢竟他背靠的可是一座凝結了數十億人類智慧的文藝寶庫,他怕是一輩子都用不完。
“那行,你這裡我是放心了,我先去看看其他學員”,劉喜非常愉快地結束了李爾這邊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