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爾馬上下筆落款——“子石仁兄雅屬甲午夏李爾書”。
放筆時,他突然響起自己的私章還沒有刻,這樣贈人恐怕不太合禮節。
“羅總,我的私章沒有帶來,不如下次……”
“無妨,無妨,下次再印上也不遲”,羅總一邊說著,一邊把絹紙收了起來。
送出去東西哪有收回去的道理,他羅子石可沒有那麼傻,真等下一次不知得多久,現在先把作品收好才是。
李爾見狀也便作罷,既然受贈之人都不介意,那他還在意什麼,大不了下次補上就好。
羅總還想邀請李爾等一同吃飯,不過被李爾婉拒了,因為如今大雨傾盆,他們在外就餐也不便,所以羅總也沒勉強,他讓手下把字收好,等李爾下次補完章後便裝裱儲存。
拿下了這個演出機會之後,李爾他們其實還有一件事情。
對於《蘭亭序》的音樂,他想了想,還是希望用“二胡版”的《蘭亭序》,只是擔心節目組有沒有這個魄力。
其實如今的古裝影視劇中倒不是沒有民樂的使用,只是能請得動民樂的都是大製作,而且人家只演奏傳統的民樂曲目。
而李爾這兒最大的踩雷點就是在流行樂中加入民樂樂器,如果是在像《華夏好歌曲》那樣偏娛樂性質的節目上表演,大不了節目組和選手被罵。
可是在《文化寶藏》這樣一個文化藝術類的節目,這樣“壞口碑”的事兒,節目組確實得三思。
因此當李爾說《蘭亭序》的前奏和尾奏其實是小提琴取代了二胡時,大家都驚了。
“二胡,難道爾弟你還會二胡?”上官泰清突然問道。
不怪他有這種猜想,因為李爾在書法上展現出來的天賦,他覺得李爾再懂點其他的技能也不奇怪,不過二胡李爾確實還不會。
“其實是這位幫我的”,李爾拉出在他身後的巫巴。
巫巴體型雖大,但是站在李爾身後時的存在感卻不強,大家一直忽視了他的存在。
被李爾推出來後,大家才注意到這個有些嘻哈的小夥兒。
現在巫巴身上的hippop元素已經少了許多,但也可以感覺得出他身上的黑泡氣質。
“這位看著有些眼熟,敢問名諱以及家中前輩是?”,上官泰清看著巫巴問道。
“我叫巫巴,我爺爺是巫學義”
“原來是二胡巫家”,上官泰清一下想了起來,在民樂圈裡,二胡巫家可是非常有名的,這個姓氏也是獨一份。
“如果是巫家的人,那必然不同凡響”,上官對羅總說道。
羅總到沒有說可不可以,實際上他們投資人也不該干涉太多創作內容,只是這件事兒導演他們還真拿不定主意。
“那先聽一聽?”,羅總說道。
“行”,李爾找出原版的《蘭亭序》檔案進行播放。
一曲畢,如同每一個聽到原版《蘭亭序》的人一樣,他們都震驚於李爾這樣的操作,不是借用民樂的傳統曲目,而是直接用民樂演奏流行的旋律。
而且那段二胡的旋律確實悠揚好聽,令人記憶深刻。
“不愧是李先生,也只有你才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羅總讚歎道。
“那羅總以為我的意見如何?”
他沉思了一下,道:“妥”。
都收了人家的字了,這點事還能不答應嗎?大不了就被那些個老頑固罵幾句。
今天的事兒也解決得差不多,羅總還意外收得一幅字畫,心裡頗為高興地離開了。
離開時還叮囑王導要好好對待李爾,王導只得連連應答。
李爾等人目前也什麼事兒了,被告知過幾天后才來彩排和錄製後,便也離開了。
不過離開前李爾倒收到了羅總的禮物——一塊御用藥墨。
“這是羅總特意贈予你的,可是個好東西,反正他也用不上”,上官泰清笑道。
李爾不由感嘆這有錢人可真大方,這百萬級的墨說送就送,而且這東西本來就是拿來收藏的,誰會真拿來寫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