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可以!晚輩隨身攜帶了。”
龍君身家豐厚,地位尊崇,張秀才絲毫不擔心對方會看上自己撿漏的墨寶,大大方方從書箱暗格中取出一卷殘破畫卷,遞給了龍君。
龍君珍而重之接過,緩緩鋪開。
良久,龍君又將殘破墨寶收好,目光灼灼地望著秀才。
“張小友,區區殘破大儒墨寶,你竟有這番造化,看來你有望凝聚丹青妙心,實乃畫道天才!”
張秀才驚愕無比,聲音都微微有些發顫:
“龍君前輩,丹青妙心,您說我能凝聚丹青妙心...”
楚塵這會也隱隱聽懂了,丹青妙心是儒門分支畫道的根基資質,與秀才功名,舉人功名,進士功名凝聚的儒道文心差不多。
凝聚了丹青妙心,秀才不必舉業考功名,凝聚儒道文心,也能一路修行,再無“秀才功名”的桎梏,沒有了天花板的存在。
“正是!張小友,若你所言非虛,本王斷言,你十之八~九能凝聚丹青妙心,若是本王再替你尋一位畫道名師,那就沒有任何懸念了。
龍君言辭篤定,對自己的判斷極其自信,說完,他灑然一笑:
“當日你也參加了本王的夜宴吧,哈哈哈,倒是本王眼拙了,有眼不識凌雲木!”
龍君的笑聲落在了張秀才耳中,無異於天音仙樂。
張秀才身子微微有點發顫,鼻子發酸,熱淚盈眶。
不經人事,不知人苦。
少年時,張秀才聰慧過人,家中對他給予了極高的期望,希望他舉業有成,功成名就。
可惜,秀才只喜歡丹青,不喜歡儒門經典,不喜文章。
在旁人眼中,在家人眼中,儒門讀書人,經學舉業才是大道,詩詞丹青之流不過小道爾。
秀才為了追求夢想,醉心丹青的行為,得不到家人的認可和支援,得到的只有四面八方的奚落嘲諷。
尤其是科舉落榜,名次一次比一次差後,秀才失望透頂,內心煎熬不已。
我真的是廢物嗎?
我拋棄經學大道而鑽入丹青小道真的錯了嗎?
我習丹青之道,真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嗎?
每天晚上,夜深人靜之際,張秀才總會三問內心。
一次次振奮;一次次備受打擊;
一次次豪情壯志,一次次又心灰意冷。
在掙扎、煎熬中,他一遍又一遍揮灑筆墨,將內心的情緒宣洩在白紙上。
一遍又一遍,重複著枯燥、寂寞,無奈。
有時候,他明明眼中帶淚,手中的畫筆也未曾停過,含著淚,也要將畫作完成。
最後,情緒波動太大,畫作廢了。
他只好嘆息一聲,將畫作糅成團,重整旗鼓,又一次開始提筆...
與孤獨相伴,與寂寞為友,以外界的種種猜疑、不認可、失望為敵!
數年來,春曉秋冬,多少個日日夜夜。
他都是這麼過來。
平平淡淡,不見硝煙,卻是一場波瀾壯闊、血淚橫飛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