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接到王冰的命令後,譚希思沒用多長時間便招募到了七十多萬移民,趕緊連同先前招募的官員生員一同向著播州而來。
而同樣的一幕,在湖廣也是相差無幾。雖然自明朝中期便開始有了‘胡廣熟,天下足’的說法,但也正因為如此,湖廣之地的土地兼併也是十分的嚴重。即便是經過了先前張居正的清丈田畝,無地的佃農數量也是同樣不少。
因此,當聽到王冰讓招募移民的時候,支大可那也是十分爽快,很快便招募了二十餘萬無地佃家向著播州趕了過來。
而貴州,因為山多地少的原因,即便人口不如四川和湖廣之地,倒也還是貢獻了十來萬的移民。
很快,隨著三地大量漢人移民的進入,在改變了整個播州以往蠻多漢少的局面的同時,附帶著也是進一步加快了播州以及周邊蠻夷的漢化過程。
而且不僅如此,這些移民在大量進入播州的同時,也為播州帶來了更為先進的耕種技術,讓整個播州的農耕水平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
“諸位,現在地有了,人也有了,這播州能夠被治理成什麼樣子,就看你們的了!”
萬曆二十五年,三月下旬,數十名剛剛在六部完成了觀政‘實習’的新科進士,在各地移民剛剛進入播州後沒多久,也是終於來到了播州履任。
至此,在經歷了七百多年的土司統治後,播州終於被朝廷直接納入到了流官治理的模式。
“嗯,播州之地畢竟不比內地行省,你們治理之時,要學會因地制宜,不要死板。只要能夠讓百姓生活富足,也不一定非要拘泥於種田。什麼種桑養蠶、製茶釀酒養殖什麼的,也可儘管鼓勵百姓去做!”
想起楊應龍那從種植到畜牧再到冶煉應有盡有的產業,王冰卻是心中一動,順帶著給這些官場菜鳥們提了個醒。
“多謝侯爺提點,下官等定不負陛下與侯爺所託,定將播州治理好!”
面對一臉鄭重的王冰,這些剛剛進入播州的官員們也是一臉自信的開口保證道。
這不是客套,對於王冰的這個提醒,這些官場的‘初生牛犢’們還真聽進去了。
以至於後來在三年的‘免稅期’才剛過,在保證了糧食產量的前提下,以蠶絲、茶葉、木材等為‘拳頭’的商品經濟推動下,播州上繳朝廷的賦稅便超過了整個四川。名副其實的坐穩了‘大明第一直隸州’的位置。
雖然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四川自身的原因,比如四川的大量土地被蜀王府佔據,商稅也歸蜀王府,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播州這個‘多元化’發展政策的正確性。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隨著這些官員的到來,王冰這個平播總經略也是終於能夠從播州的善後事務中抽身出來,開始著手處理計劃中的西南之地改土歸流之事來。
而這改土歸流的第一個目標,便是緊臨播州的水西安氏與水東宋氏兩大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