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塊錢三斤,你能想到什麼?蘿蔔,青菜,土豆,西紅柿,平均3.33元一斤,著實算是便宜了。可是你無法想象的是,這是在賣書,各種圖書,有大家的著作,也有不知名寫手的出版物,還沒各種過期雜誌,厚厚的一本書,不看文字,只論斤兩,痛剎我心。
文字應該是被尊重的,但是圖書市場已經開始變得混亂,有錢人誰都可以出書立傳,管你寫得好不好,說的話對不對,有些出版社拿錢辦事,不管那些的。
和著那些圖書一起賣的,還有可拆裝的木質模型,汽車,飛機,各種動漫人物,十幾二十塊錢一份,多的是人買,而相對於這些來說,圖書賣出去的就要少很多,誰能解釋為什麼?是那些圖書不夠吸引人嗎?可那裡多得是名家名篇,獲各種文學獎的作品;難道是因為他們賣的很賤的原因?不應該越便宜越有人買嗎?可是事實上圖書只是個噱頭,賣的多的依然是雜誌,木質模型,還有草稿紙,練習薄。
物慾橫流,我們都在想著些什麼呢?不懂,很難弄明白,似乎前路渺茫。
書攤的燈依然亮著,一本本書安靜的躺著,被賣書人碼的整整齊齊,可很少有人翻動,它們一定很寂寞,書中的文字已經快腐朽了,它們急於掙脫那約束,它們渴望被誦讀,渴望著被咀嚼,那是它們最後的價值,也是寫書人的一片寄給。
不知道到底賣書人能夠賣出去多少,看到書被放在電子秤上,我不忍直視,離開那裡吧,我的內心在呼喊,可耳邊傳來的是那成千上萬的呼喊聲,它們寂寞著,凋零著,直至枯萎,聲嘶力竭,我沒有買一本書,我連碰都不敢碰,因為我怕,怕被那些文字所勒索,它們垂死掙扎,一定會拼了命的希望被藏於書架,捧於掌間,而我定是讓它們失望了。
越來越多的電子圖書讓本來就不景氣的紙質圖書市場,變得更加蕭條,若一文學家,出一本書,能有十來萬冊已屬尚佳,再看網路流行小說,他們不依賴於出版社,盛行於各大網站,每天的點選量,呈指數增長,但營養的東西似乎少了點,於生活,成長,也似乎缺了份點撥。
安靜的午後,雨夜,初春的陽光下,柔和的檯燈下,停下手裡時刻點選的滑鼠,或者不停的擺弄手機,翻一翻你的家裡,是否有一本可看的圖書,拿起來讀一讀,也許會有收益,最差不過也能讓你有些睏意,好好地睡一覺也好。
聽,文字在哭泣,那是它最後的一聲嘆息,遂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