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某實驗室,一群老老少少集中在一個看起來就相當先進的房間裡,查閱著顯示器上那無比複雜的圖紙資料。
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專家中的專家,無論是老一輩浸淫數十載的老手,還是新生代成果不斷的天才,都目不轉睛的盯著那一件件的圖紙。
什麼機甲、電磁肌肉、人形兵器,全都被丟在了一邊,幾乎所有人聚焦的重點,都是那在圖紙中只佔據了不到百分之五的能源系統。
只看表面的話,那似乎就只是“平平無奇”的鈀反應爐技術,雖然這玩意還沒有成品,但基礎理論方面早就已經搭建起來,只是因為材料學方面的原因和相關配套產業的不成熟,始終沒有成果而已。
但在這群專家們眼中,這份圖紙中所謂的鈀反應爐卻和他們知道的那個有著極大的差距,排除精密度、代差、材料等諸多因素造成的影響,也無視掉目前的鈀反應爐技術應該燒氫的同位素而非氦三的問題,就一點——
這玩意的輸出功率就非常的離譜。
按照圖紙上的說法,一個拳頭大小的反應爐,就可以賦予相當於一箇中型火力發電站的輸出功率。
這種資料讓所有接到資訊的人,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上頭被騙了。
不過考慮到這個時代特有的“怪談”技術,卻又讓這些將精力投入科研的人感到一種無力感,因為當“妄想”可以戰勝客觀規律的時候,他們的學識彷彿就成了無用之物。
這倒是不怪他們悲觀,你能想象嗎,花費數十年,窮盡智慧與金錢的試錯,比不上一部影響力足夠的電影所帶來的成果,那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是一種怎麼樣的悲哀?
“不對,完全不對,這裡的資料完全對不上號,這根本不可能成立啊!”
忽然,一個年輕一些的研究員忽然抓狂般的撓著腦袋,發出一陣悲鳴,其他人雖然沒有她這麼大的反應,但臉上也都是相似的神色。
對於這張圖紙,他們都是一個態度,完全看不明白。
哪怕它的各項引數、各種配套工藝都描述的煞有介事,但對於他們這些專業人士而言,那幾乎和瘋子的囈語沒有多少區別。
“配套材料已經到位,目標開始搭建反應堆了,各位要不要看一下?”
就在這時,一個工作人員走了進來,對著眼前的諸多研究員說道,雖然對於這種怎麼想都不科學的玩意很是抓狂,但真正的科研人員絕非“迷信科學”之輩,他們相信存在即為有理,因此,當聽到有人要組裝這個他們怎麼看都覺得不合理的反應爐的時候,幾乎是所有人都同時將視線聚焦過來,那畫面簡直猶如恐怖片中的場景,壓力一瞬間差點讓來通知的工作人員退後幾步。
不過作為專業人士,在得到許可後,他立刻聯通了已經從物理上斷開網路連線的影片介面,將實驗室的影像傳輸過來。
“肯定又是用那些奇奇怪怪的能力做出的,難以復刻的技術黑箱吧?”有人心裡這麼想著,或者說所有人心裡都是這麼想的。
畢竟在怪談時代徹底到來之前,他們也不是沒有研究過一些神奇物品,比如某顆永遠不會降溫的燒紅鎳球,現在還在作為“燒開水”的能源呢。
只是,當畫面接通,他們還是慢慢降低了聲音,注意力也開始聚焦,看著螢幕中那人輕車熟路的操作著各種裝置。
因為他們忽然發現,不知道為何,那原本怎麼想都不合理的工序,忽然變得能夠理解,那怎麼想都不可能完成的誇張裝置,也漸漸的開始被拼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