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死吧!”一名趙卒將爬上壁壘的秦卒狠狠的刺死,他的身上已經浸透了鮮血,有他的,也有敵人的,將秦卒刺死後,他感覺到了一陣眩暈,知道屬於他的生命已經非常短暫了,只見他怒吼一聲,將兵器丟擲撲上了一個登上壁壘的秦卒,和秦卒一起摔下了壁壘……
李牧冷眼看著這一幕,這就是他帶來的北疆兵卒,在面對匈奴和胡人的時候,這些兵卒成長為百金之士,和秦軍的戰鬥,無愧他們精銳之名,這就是趙軍的氣勢,那是一種骨子裡的血性。全\本/小\說/網
戰鬥持續的激烈,秦軍根本不在乎死傷,這已經是第三次進攻了,秦軍雖然把趙軍的壁壘開啟了一個三丈左右的缺口,可秦軍始終無法衝進壁壘之內,因為趙軍的抵抗非常堅韌,寸土必爭,秦軍想要擴大戰果極其不容易。
“將軍,我軍陣亡兵卒近萬,都尉戰死七人,裨將和軍尉各兩人……”親兵將最新的損失上報給李牧。
李牧呼了口氣,秦軍給己軍造成的傷亡超過了他的預期,己軍一萬人才換了秦軍三萬,雖然看起來很划算,可這些將士都是百戰精銳啊!
“傳本將軍的命令,擊退秦人這次進攻後,我軍分批撤退,本將軍殿後。”李牧覺得是時候撤軍了,這處營壘已經經不起再一次的攻擊了,就算趙軍可以抵擋住,可沒有了壁壘做屏障,肯定要損失更多的兵力,在李牧看來不值得。
黃昏時分,壓低了一天的烏雲終於承受不住了,指甲大的雪花隨著狂風飄散開來,風大雪大,頓時白茫茫的一片,很快就把秦趙兩軍交戰的地方覆蓋了一層白雪,老天爺似乎也看不過去這種殺戮,想要儘快將其掩藏起來吧!
李牧暗道天助我也,趁秦軍攻城之前的空擋,迅速的指揮趙軍撤離壁壘,至於這個壁壘,送給秦軍又何妨,秦軍可是付出了三萬餘人的租金啊!
風雪猛烈的拉扯著旗杆上的軍旗,李牧站在軍旗之下攏了攏被風吹亂的頭髮,襲人的寒氣讓他禁不住縮了縮脖子。
“將軍,麋山急報。”傳令兵將一份陰書符節呈到李牧面前。這個時代除了沿用金鼓旗幟進行戰場指揮外,因為戰場的遼闊,就有了長遠距離通訊的必要,而派人遞送情報難免不被敵人截獲,又因為需要對諸般命令保密的需要,就催生了這種被稱為陰書符節的秘密通訊方式。
符節是比較簡單的通訊方式,符節的長短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樣,比如九寸長的符節表示已經擊敗敵人,八寸長的表示已經襲佔了城邑,七寸表示已經退敵,六寸表示誓死堅守,五寸表示請求支援,四寸表示損兵折將,三寸表示戰敗,兩寸表示降敵,一寸表示全軍覆沒等等。
陰書則是比較複雜一些的通訊方式,通常是把書信攔腰切成三份,由於古代是豎著書寫,一封信被攔成三份,任是神仙來了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也不怕被敵人攔截,三名傳令兵各自攜帶一份陰書,到達目的地後再合而為一,這種保密方式儘管還很原始,但是已經是這個時代比較先進的通聯方式了。
李牧看到五寸左右的符節,心中就是一驚,等他把書信三合為一之後,臉色頓時變的非常難看,麋山趙軍已經團團被圍,形勢危在旦夕,麋山守軍已經分別向李牧和趙軍大本營求援……
李牧盤算了一下,自己這支部隊此時離麋山應該是最近的,而趙括和廉頗想要救援麋山的話,不但時間上落後一些,也必須要調動大本營的趙軍,這對趙軍是不利的。
風雪突然將李牧身旁的旗杆刮斷,軍旗撲稜稜摔倒在雪地上,這讓李牧有種不祥的預感,身上的鐵甲似乎更加冰冷了。
李牧隱約覺得秦軍攻打麋山應該在攻打己軍壁壘之前,那麼白起這麼安排的目的是什麼呢?趙軍在麋山囤積的為數不多的糧米嗎?為了那些糧草不惜使圍攻麋山的秦軍全軍覆沒嗎?
李牧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思考,麋山的情況肯定已經非常危險了,身為一軍之將的他必須要前去救援,當即下令全軍折向麋山。
白起走在趙軍的壁壘之前,看著被白雪覆蓋的屍體,他的嘴唇抖動不已,這些死去的將士,年齡大多是他的子侄輩,他們將永遠的長眠在這片土地上了,再也看不到家鄉的山水了。
司馬梗看著茫茫白雪,低聲道:“這麼大的風雪,趙括和廉頗想要及時出兵救援麋山和李牧已經不太可能了,趙軍此戰必敗,請將軍下令吧!”
白起深吸一口氣,道:“這場雪很好,天時地利人和,我軍基本全佔了,司馬梗聽令,本將軍命你帶兵五萬追擊李牧,一定要趕在風雪停住之前,協同王齕把李牧所部包圍。”
司馬梗應聲道:“將軍放心,李牧所部肯定插翅難逃,這支趙軍,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