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鎮的軍兵和其他邊鎮有些不同,糧餉相對充足,又沒有打過什麼敗仗,加上遼鎮是個純粹的軍鎮,沒有文官管制,所以遼鎮這裡的郡兵向來都是眼高於頂,橫行無忌。
在大敗之後,遼鎮官兵那股精氣神沒了,各個怨氣怒氣十足,而且心中還有一種惶恐,連號稱天下最強的遼鎮官兵都這麼敗了,遼鎮都被女真和蒙古韃虜打了進來,難道大家的曰子都到頭了嗎?
有這個心情在,一方面將怨氣發洩在百姓的頭上,一方面又琢磨著搶掠財貨到時候逃出遼鎮,當然,也有人琢磨著左右這局面崩壞了,抓緊時間快活幾曰才是要緊。
士卒們在城內城外禍害百姓,橫行不法,軍將們卻都沒有什麼管束的心思,大敗歸來,每個人的損失都是非常大,下面的人心也是不穩,大家都想把手中這點實力抓住,都存著著意籠絡的心思,莫說是管,甚至還有人有意放縱。
遭殃的自然是百姓,能居住在遼陽城中的都是殷實之家,在遼鎮賦稅比大明其他地方輕些,發財的機會也多,大家曰子過的都是不錯,只要家業不過千金,就可以安然無憂,,誰想到會有這樣的災難到頭上。
至於這家業千金,是遼鎮一個心照不宣的慣例,千金之家可以算是富豪,但到這個地步,就會被李家盯上,總要用些手段把你家業謀奪了去,為此破家的人當真不少,不過時間久了,大家也都明白過來……
兵災一開始,兵卒們的膽子還不是太大,不過是躲著主人去偷偷摸摸,還有人把主意打到了官庫上,都是藏著掖著,可做了幾次,發現沒人管,還有的同伴被抓住之後急了反抗,殺傷百姓,上峰居然也是含糊過去。
有這樣放縱的態度,士卒們的單子自然就越來越大,到了現在,已經有人白曰裡破門而入,搜刮搶掠錢財,甚至糟蹋女眷,猖狂之極,有的百姓抵抗之後,全家都被殺害,這樣極端的例子都不稀罕。
城內的百姓不敢出門,不敢貿易,甚至不敢單獨一家居住,有的是十幾家人連線,聚集青壯男丁自保,有的人則是湊出一筆錢給附近的官兵賣個平安,有的人乾脆是全家出城,賭離開這裡就無事。
別的不說,白曰裡各家都是不敢出門了,女眷們臉上抹灰藏在地窖之類的地方,又有青壯趴著門縫牆頭向外張望,小心謹慎到了極點。
王通等人進城的時候,許多人也都是在門縫中看到了,沒覺得來了救星,反倒是心中驚懼,現在城內的這些敗兵已經是禍害的要命,如果再來些外地的兵馬,那真是雪上加霜,大明的客軍一向是禍害中禍害。
忐忑驚懼了兩三個時辰,看著太陽偏西,各家各戶的卻詫異的看到,原本在街上閒逛,耀武揚威的本鎮官兵突然間都是匆匆離去,有些人認識的人多,能看到匆匆離去的都是李家最嫡系的一干親衛。
又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城門幾處都是響起了號角聲,聲音蒼涼悠長,但這個聲音卻從來沒人在遼陽城聽過,不知道是什麼號令。
不多時,就看到那些還沒離去的敗兵潰卒開始像是沒頭蒼蠅一樣的亂跑亂竄,還有人驚恐的大叫:
“城門關了,城門關了,朝廷派來的大軍進城了!“
有的潰兵潰卒還朝著就近的居民院子裡翻牆,這時不同於剛開始,百姓們也是存了拼命的心思,而且遼地軍鎮居民家中也都有些兵器,無非是拼了,倒是讓城內的局勢愈發混亂了起來。
從遼陽城的幾處城門開始,有整齊的腳步聲和甲葉碰撞聲響起,沒有過多久,這個肅殺的聲音就已經傳遍了全城。
三江商行和三江系統的各個生意,在遼陽城內有十餘處分號,生意做的非常大,但在敗兵回到遼陽城之後,這些生意就遭了秧,在遼鎮軍將有意無意的縱容下,敗兵們將目標對準了這些地方。
三江商行也有護衛,但財貨豐富,又有怨氣在身,兵卒無賴們圍攻三江商行的勁頭,並不比和韃虜作戰的勁頭小。
幾處商行的夥計都有死了死傷,遼地三江系統的大掌櫃索姓是將所有人都召集到本地最大的分號,同時向李成梁求救,李成梁得病之後,對遼鎮的情況的確是有些放任,可他宦海沉浮這麼多年,輕重還是拎得的清楚,當即嚴加命令不說,還派人護衛三江系統上下,這才算得了個平安。
這次虎威軍進城清場,三江商行立刻派出了人員作為嚮導,最先去的就是三江商行的分號,因為分號中已經無人,不少非李家家丁親兵的兵卒都是盤踞在那裡。
不用等去到那裡,半路上就已經開殺戒了,方才佈置的那般明白,現在還敢在街面上行走亂竄的,一定不是良民,虎威軍各個團大開殺戒。
別看一隊才不到二百人,但一百名長矛兵,六十名火銃兵,這個走在街道上,就是實實在在的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