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天氣,朝鮮京畿道的春天來的要比遼寧早些,太陽昇起,晴朗無雲,沒有太大的風,每個人身上都是暖洋洋的。
但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情景,則遠沒有這等和煦風光,天氣在變暖,原本在漢城郊外的田地也逐漸開化,這些田地大多種植的都是水稻,開化解凍的狀態下,就連足輕踩踏在上面都無法承載,更無論披甲的武士和更加沉重的騎兵。
地面上泥濘一片,連步卒行進都是深一腳淺一腳,騎兵的行進更是緩慢,不過,李如松帶過來的這些騎兵,騎術比起在草原上的人都毫不遜色,在這樣的地形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行動自如。
到底是李家的老底子,又是李如松在遼鎮和宣府帶久的部屬,下令之後,各營各隊都是已經是準備完畢,次第而行。
儘管能看到倭寇大軍似乎是無窮無盡,可在命令下達之後,李家的騎兵沒有什麼混亂和搔動,還是整隊前進,每個人都在馬上準備,按說騎兵在這個時候,應該是身披甲冑,手持長柄兵器的人上前,不過李家馬隊此次卻有不同,不少人身邊都跟著一匹馱著木箱的馬匹,一併上前。
在行進中準備作戰,正是戰場上老兵的經驗所在,不過雙方正在靠近的時候,前突的那幾千倭寇兵卒卻突然停住。
李如松遲疑了下,也是舉起了手中的刀,這一動作,他身邊的幾名旗手拿著手中的旗幟開始搖動,大隊向前不久,也是停住了。
“倭寇弄什麼花樣?”
這邊剛有人唸叨了一句,就看到在對面那一隊倭寇兵馬中有一名騎兵控馬向前,緩步跑出,在這個騎兵的前面有一個跌跌撞撞的步卒。
“直娘賊,這是在唱大戲嗎?穿得這麼金燦燦的!”
從倭寇陣中奔出的這位騎兵,身上穿的盔甲頗為華麗,且不說從具足、護脛一直到胸鎧一應俱全,所帶的頭盔上面也有兩個鹿角似地裝飾,頭盔上還有血紅色的穗子,更加顯眼的是,他渾身的甲冑都是金色的,也不知道用了多少真金,反正在陽光之下金光閃閃,他手中拿著的長矛在矛尖兩側各有一個月牙般的圓刃。
這倭寇騎士出陣百餘步之後,舉起手中的長矛在那裡高聲喊話,在李如松的陣中只有懂朝鮮話的,卻沒有人懂倭語,一時間都是糊塗。
但對面那人做的倒是周到,那名跌跌撞撞的步卒扯著嗓子喊道:
“我是立花家武將安東常久,問那邊的明寇,可敢出來和我一騎打出來和我一對一較量一番。”
所謂一騎打卻是曰語中單挑的漢字寫法,這步卒滿口的朝鮮漢語口音,看起來應該不是倭人,翻譯有些紕漏也是難免。
這位安東常久喊完,在身後那些倭寇兵馬一陣鼓譟,聲勢頗為驚人,在明軍騎兵這邊,不少人都是朝著地上啐了口,李如松更是笑著道:
“遼國公說咱們遼鎮兒郎看戲看多了,我看那,這倭寇看戲也是不少,弄出這幅樣子來給誰看去!”
“將主,屬下出陣,一箭射死這孫子!”
邊上一名遊擊服色的大漢側身抱拳請戰,李如松剛要點頭,卻搖頭說道:
“喊二郎來!”
李如松自己叫李如柏老二,對自家部屬則是說“二郎”了,邊上親兵馬上過去傳令,不多時,李如柏從本隊已經騎馬趕來。
“老二,咱們人少,倭寇勢大,也要想法子提振士氣,前面那倭將,你有沒有把握陣斬了他!”
一聽李如松這麼說,李如柏興奮的滿臉通紅,在那裡激動的說道:
“從小熬練這武藝,到現在快有三十年,大哥你都未必是我對手,何況是這個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雜碎,讓我出陣就是!”
李如松點點頭,看著李如柏轉身就要出去,還是開口叮囑說道:
“這不是戲文評話裡的武將單挑,你要小心些,打不過就走,咱們大軍過去動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