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後世江西經濟排名中間,那是因海運,鐵路的新建,無不繞開了江西的結果。
如今想要北去就必須經過江西,而要入江西就必過韶關。
“不需要刻意,慢慢融入就可以,我們可以不掌握這裡,但民心必須抓在手上,這是水磨的功夫,現在不做以後就難做了!”
地利上的隔絕,別說現在後世亦是如此。
“曉得,小舅會用一兩年的時間讓常家的人慢慢融入韶關,為你看好這條貨運渠道。”常森鄭重道。
“增壽叔,海陸豐就交給你了,方式和韶關一樣,慢慢融入,我們需要只是海陸豐的人手和民心!”
海陸豐,後世的汕尾之地。
屬於潮汕文化的範圍,卻也受到客家文化,閩南文化,廣府文化衝擊,很難說的清海陸豐究竟歸屬哪個文化。
地勢三面環山,一面朝海,使得海陸豐的人民既有朝大山開荒的意志,也有朝大海進發的氣魄。
經數百年的發展,清末民初之時海陸豐便有小香港之稱,經濟發展迅速,第一批自發前往海外求學救國的學子來自這裡,跟隨中山先生北伐的有它,我國第一個蘇維埃縣級政權更是在海陸豐地區誕生。
海陸豐人民的特殊性格,愛國熱情,以及敢於開拓的精神,用之為善可能造福社會,用之為惡亦能荼毒一時。
加之長達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線,朱允熥沒想法才有鬼了。
“曉得的,允熥就放心好了,海陸豐你徐叔絕對幫你捏在手上。”
徐增壽對於朱允熥謀劃並無反感。
廣東本身就不算中原文明的影響範疇,多重的山勢在地圖上將廣東,福建與中原分割,若非宋朝的海洋貿易,如今的廣東福建,或許還沒進中原的眼。
可就算進了又如何?
遍地的獨有文化,抱團且排外的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閩南人,名教都插不進來,更別說大明其他勢力。
名義的歸屬,實際的自治。
怎麼做算不算造反,徐增壽他們在意嗎?
而且只要小心一點,得了好處的土著,誰又會說出去?
就算被發現,商業而已,以後最多不做了。
“先融入,海陸豐民眾彪悍,不僅對外也對內,這裡面要調節好,融入後海陸豐的問題,瓊海國建國之後我會做出詳細的安排!”
後世海陸豐貝類的養殖,一度成為我國四大貝都之一,朱允熥沒這個經驗,但他有時間慢慢摸索。
海鮮的營養,絕對是古代食譜中缺失的一環。
日後的瓊海國,坐擁廣袤的海洋,這要不發展起來豈不是浪費上天的美意。
不過這都需要慢慢實現,總結經驗再推廣。
“慢慢來,用允熥的話說,就是悄悄的進村,放炮的不要!”徐增壽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