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案非常的瘋狂,完全就是造反方略!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李白詩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那是因李白沒去過福建,去了福建此詩句可能就要變了。
看似福建北連浙江,西聯江西,南連廣州,三個方向都可以出入,但現實中福建與江浙,江西,廣州交接具為崇山峻嶺無數,內部更呈現“三山四水一分田”的格局。
大大小小的山脈,不僅對外將福建出省的道路被封死,對內更是將福建切割成大大小小几百個小區域,只要佔據交通要道上的節點,朱允熥便能將福建封死!
此乃地利!
同時無論哪一朝,閩人都不缺乏嚮往美好生活的勇氣,有著朝著大海取財的大膽,真靠土地產出閩人恐怕早就絕了後!
越是貧苦的地方,百姓越是堅韌,福建人秉承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宗族團結的傳統,與國家方針之下勤勞致富,從後世全國最後一個開放,最晚一個發展的省份出發,歷經十餘年努力一路追趕而上,終成沿海的一顆明珠。
今時今日的福建,閩人,作為後世閩人的祖先,自然也有這樣的特性,加上北宋遺留的出海貿易傳統,只需一個機會給閩人,閩人就會如瓊海百姓一樣爆發出無窮的創造力。
此乃人和!
天時則由朱允熥賦予!
堵門成功斷絕與中原的聯絡,朱允熥就有把握在洪武朝將福建整個吃下,除此之外海陸豐地區可以拿來先行試點累積經驗。
抓住這兩個點,以兩地人力,物力便可快速滋補瓊海。
正常情況下,沒人敢怎麼做,甚至都沒人敢想。
可朱允熥是誰?
越是不敢想,就越有可能!
“慢慢來吧!”
按下心中的瘋狂設想,朱允熥重新坐直身子,翻閱後面的內容。
審計體系的作用,伴隨著更多數算人才的湧現而體現。
朱允熥縱然不在瓊州,透過手中這份報表,也可清楚的感受到瓊海在其離開之後的發展。
鋼鐵產量六百多噸,其中鋼材一百四十噸。
看似與後世動動就萬噸級的計量單位根本沒得比,但別忘了石碌鐵礦才開發多久?
如今中原鋼材產量才多少?
稻穀儲量,海口倉五十五萬石,三亞倉十一萬石,合計六十六萬石,這等儲量已經夠瓊海百萬人口吃上小半年!
銅產九噸……鹽存一萬三千石……霜糖七萬三千鬥……造紙十八萬張……
所有的資料都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而在其中最重要,也是朱允熥最關注造船一塊。
南渡河船塢建成,三亞灣船塢修建半數,亞龍灣船塢開建,目前可使用船塢十四間,造艦七艘,二號艦完成整體工作只差火器裝備,三號,四號,五號半數完工,六號,七號,關鍵的龍骨鋪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