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稍小一點的觀眾有些不能理解周圍的人為什麼會哭,這首歌聽上去也不是很好聽啊,感覺還有點土。
觀眾裡,有個長著娃娃臉的少女卻是站起來指著大螢幕興奮地大喊:“啊,是他,在校門口遇到的那個小帥哥。”
不少人紛紛扭過頭看向她。
她的同伴感覺有些丟人,趕緊扯她下來,低聲埋怨:“你別喊那麼大聲。”
娃娃臉坐下來,臉上仍然很是興奮,她說道:“真的是他啊,他果然是參賽選手,而且他自己寫的歌也很好聽啊,和我家陳戈一樣優秀。”
同伴道:“而且他還是個瞎子哦,不過我覺得他的歌沒有陳戈好聽。”
“那是,我家陳戈的歌其實誰都能比的?”一提到陳戈,娃娃臉的立場立即完全站在他那邊。黎青畢竟只是一個剛認識的小帥哥。
身旁一箇中年人聽到她們的對話,冷哼一聲:“兩個小娃娃懂什麼,那個叫陳戈的小夥子我知道,我女兒最喜歡他的歌,不過在我看來,完全是一些情情愛愛什麼毫無營養的歌,和這首《流浪歌》完全沒法比。”
“怎麼就沒法比了。”一聽到別人貶低自己的偶像,兩個女生都不服氣了。
於是一場辯論就此展開。
黎青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歌唱當中。
“走啊走啊,”
“走啊走啊,”
“走過了多少年華。”
“春天的小草正在發芽,”
“又是一個春夏。”
“春天的小草正在發芽,”
“又是一個春夏。”
最後一個音落下,黎青稍微等待幾秒鐘,等到伴奏徹底消失,他才彎腰鞠躬。
嘩啦啦。
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評委們開始評分,很快,評分統計上來,黎青的最終得分是……
90.5分。
譁!
現場譁然聲一片,比之前更劇烈。
許多人都沒想到,這首歌的評分比上一首歌的評分低。
“有貓膩。”
“有黑幕。”
不少剛才被《流浪歌》感動的觀眾氣得破口大罵。